第125章 招商推介会,林舟用数据描绘红山县的未来

###

云江省国际会议中心,三楼的紫荆厅。

巨大的水晶吊灯将光芒均匀地洒在每一张铺着白色桌布的圆桌上,空气里浮动着中央空调恒定的、略带沉闷的吐息声,混杂着上等茶叶氤氲出的清香。

这里是省里规格最高的会议场所之一,平日里接待的都是国际友人或国家部委的领导。今天,这里却坐满了云江省商界的头面人物。

衣着光鲜的企业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端着精致的白瓷茶杯,压低声音交谈着。气氛看似一团和气,但空气中弥漫的探寻、疑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却让这间富丽堂皇的会议厅,像极了一个开盘前的交易所。

周毅坐在靠后的一个角落,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

他身上唯一一套像样的西装,因为紧张,后背已经微微汗湿,紧紧地贴在身上。他来之前,妻子特意把这套衣服熨了又熨,袖口处一处磨损的线头,还用心地缝补过。可在这满厅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中间,他觉得自己就像一颗不小心混进珍珠堆里的沙砾。

他的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和一份他熬了两个通宵做出来的、关于飞驰动力技术优势的介绍材料。他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机会递出去,甚至不知道自己该递给谁。他只是觉得,这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他必须抓住。

不远处的另一张桌子,华通精工的刘总正襟危坐,脸上挂着标准的社交笑容,频频向主桌的方向举杯示意。然而,他那双不停在厅内扫视的眼睛,和他放在膝盖上,无意识地用指甲抠着裤线的手,暴露了他内心的焦躁。

他动用了所有关系,才在最后一刻,弄到了这张入场券,位置却被安排在了不上不下的中间。主桌上的孙立国主任,从头到尾没有向他这边看过一眼。周围的几个“老朋友”,嘴上寒暄,眼神里却都带着一抹幸灾乐祸的玩味。

刘总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一个错过了头班车,现在拼命想扒上车门,却被所有人看笑话的小丑。悔恨像一把钝刀,在他的心口来回地割。

“咳咳。”

主桌上,省发改委主任孙立国清了清嗓子,拿起了话筒。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

孙立国讲了话。很标准的开场白,感谢各位企业家的到来,强调省委省政府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展望了一下新能源产业的宏伟前景。话语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和在座各位过去十年里听过的任何一次政府会议开场白,都没有本质区别。

一些老板开始有些不耐烦,端起茶杯有一搭没一t搭地喝着,眼神也开始游离。他们是来听“干货”的,不是来听报告的。

就在众人觉得这不过是又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动员会时,孙立国话锋一转。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不谈情怀,不讲故事。接下来,有请我们‘云江省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项目组的负责人,林舟同志,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能为各位带来什么,以及,红山县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全场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瞬间集中到了那个从主桌旁站起的年轻人身上。

林舟穿着一身深色的合体西装,没有打领带,解开了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干净而沉静。他不像一个手握五十亿重金的“财神”,更像一个即将进行学术报告的大学讲师。

他没有走向那个气派的发言台,而是径直走到了台侧一个不起眼的操作台前。他打开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仪,整个过程不急不缓,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在场的都是人精,他们从孙立--国那句“项目组负责人”和林舟此刻的镇定中,品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个年轻人,似乎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巨大的幕布亮起。

没有出现意料之中的“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企业家莅临指导”之类的红色大字,也没有出现任何花哨的PPT模板。

幕布上,只有一张高清的、冷冰冰的卫星地图。地图的中央,是一片被群山环抱的贫瘠土地,用红色的线条标注了出来。

——红山县。

林舟拿起无线麦克风,清朗而平稳的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各位企业家,下午好。我知道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我们直接看事实。”

他按下了翻页笔。

“这是红山县的现在。”

卫星地图旁边,出现了一系列冰冷的数据。

“全县总人口三十七万,农业人口占比百分之九十二。适龄劳动力十二万,其中,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五。全县无铁路,无国道,只有一条双车道的省道穿过。一个标准集装箱从县城出发,运到最近的出海港口,陆路运输时间,七十四小时,综合成本,一万两千元。”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这些数据,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差。去这种地方投资,简直就是把钱往水里扔。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