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和平的愿景。

纪录片频道紧急调整排期,播出了精心制作的专题片《寻找傅水恒:从战神到和平哲人》。

许多人在读完信件内容后,深受震撼。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以前历史书上的傅水恒,是一个冷硬的‘战神’符号。但这些信,让我看到了他滚烫的心和深邃的头脑。原来我们今天追求的很多东西,他在那么早以前就想到了,而且想得那么透彻。”

和平主义团体、教育机构、国际关系学者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傅水恒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冲突与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民间组织开始筹划,以傅水恒的“和平愿景”为主题,举办系列讲座和展览,旨在青少年中传播和平理念。

而在桃源村——傅水恒最终归隐并长眠的地方,当地的乡民们也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他们围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听着学者讲解那位他们记忆中慈祥的“傅老伯”曾经写下的关于世界和平的构想。老人们眯着眼,回忆着与傅水恒交往的点点滴滴,他们或许不完全理解那些深刻的道理,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心中装着的是多么广阔而美好的世界。

“我就说傅老伯不是一般人,”一位曾经受过傅水恒教导识字、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喃喃道,“他心里头,装着的是天下啊。”

研究所的会议室里,灯火再次彻夜未熄。李明教授看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心中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有发现历史真相的欣慰,有传递先贤思想的使命感,也有对未来的隐隐期待。

“教授,”小陈推开会议室的门,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初步反馈非常好!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都发来了合作研究的邀请。另外,教育部方面也注意到了社会反响,有消息称,他们正在考虑,是否将傅水恒将军的和平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新版中学历史教材的补充阅读部分……”

李明转过身,点了点头。傅水恒的“和平愿景”,这颗被尘封了七十多年的思想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exposure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它能否如傅水恒所期盼的那样,在后世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推动世界走向更加和平、公正未来的精神力量?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揭示真相,传播思想,是历史研究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他望向桌上那叠厚厚的信件复印件,仿佛看到了傅水恒在桃源村的煤油灯下,伏案疾书的清瘦背影。那背影孤独却坚定,他在为一个他未能亲眼所见,却坚信终会到来的和平世界,描绘着蓝图,播种着希望。

而这希望的火种,如今,正传递到他们的手中。

---

(下一章预告:信件内容公开后,将在全社会层面引发怎样的震撼与讨论?官方与民间将如何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敬请期待第221章:后世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