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家里的鸡鸭猪这些牲畜需要她看着,她也没时间去关注田里的事。
今年的气候她只是觉得热,蚊虫多,家天天熏艾草都不太管用,还有一段时间下雨特别多,石头那几天都没去学堂。
顾青荷听了宋书宴的话,仔细回想这一年的天气,确实如他所说不太正常。
益州地处西南,风调雨顺才是常态,像是北方的干旱跟东南的水灾这里都很少要,可要是连这边的天气都不太正常。
那么中原其他地方肯定会有大的灾害发生,不是严重旱灾就是水灾。
灾害一起,粮食就十分重要了,这种重要的地位可不是那点银钱能够比的。
顾青荷一时间不禁有些佩服宋书宴的细心和远见,她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你说得有道理,那便依你,棉田种冬小麦,入冬后再去村里收种酱菜所需的蔬菜。”
”我还想要在麦田边上修一条水渠,把河里跟山上下来的雨水引到水渠里。
如果明年天干不下雨,那么水渠里的水还能支撑我们种的冬小麦丰收。”
宋书宴考虑一番后说道,修水渠要用石料,再加上人工又要用不少银钱。但是想到明年可能出现的灾害,他还是觉得值。
顾青荷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有了水渠,不管是冬小麦还是之后种棉花、玉米或许别的农作物,灌溉都方便多了。”
“只是修水渠工程可不小,咱们得请些村里的壮劳力来帮忙,还得找个懂行的人来设计规划,不然水渠不通水就搞笑了!”
宋书宴荷思索片刻,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对,村里的李叔以前参与过前朝工部的水渠修建,虽然只是抬石头的。”
“但跟我们这些人一比,他还是有点经验,咱们可以请他来掌掌眼。工钱方面也得给足,让大家都能有干劲。”
随后两口子又仔细商量了工钱、工期等细节,便决定秋收之后尽快动工。
一眨眼,秋收就来临了,宋书宴跟顾青荷夫妻两个也没空管别的事情了,一家人都忙着收粮食,一千一百亩的晚稻是最先收的。
顾青荷家今年的晚稻又创下她家的历史新高,一千一一百亩的晚稻收获了两千五百石的稻谷,家里五个大粮仓堆的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