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火种”本身亦存在被“同化”或走向极端的风险,需“继承者”具备高度智慧和坚定意志进行引导与守护。
【观测者最后日志 - 片段(时间戳:无法解析)】
· “……‘归寂之廷’活动频率显着提升……它们不再满足于清除‘噪音’,开始主动‘修剪’具有潜力的文明幼苗……”
· “……‘摇篮’失联确认……最后的信号指向‘归寂之廷’的‘静滞力场’特征……我们未能及时干预……”
· “……本单元遭受‘归寂之廷’猎杀舰队追击……核心数据库已压缩转移至‘火种’协议载体……执行紧急分离程序……”
· “……希望……存在于意外……‘织网者’的覆灭源于傲慢……而生机……或许藏于未被计算的变数之中……”
· “……日志终止。愿火种……不熄。”
信息流停止了。舰桥内一片寂静。
这“火种协议”,竟然是一个旨在对抗“归零”和“同化”、培育平衡文明的宏大计划!它是织网者文明的某种“修正版本”,认识到了绝对秩序的危险,转而追求动态的平衡。而“归寂之廷”,就是这个计划认定的主要威胁—— “同化”的执行者!
他们之前在漂流之城遇到的“倦怠”,很可能只是“同化”的一种初级形式,或者说是“归寂之廷”用来“修剪”文明的手段之一。
林夜回想起自己灵魂中那秩序与混沌交织的裂痕,那在对抗“静滞之核”时领悟的“动态平衡”。这难道就是他被残骸数据库判定为“潜在继承者”的原因?因为他自身,在无意中,已经走上了与“火种协议”理念相近的道路?
“它说需要‘钥匙’或权限才能解锁完整协议,”星椋提醒道,“预览中提到的‘平衡模因’和‘适应性科技树’都无法访问。”
“钥匙……”林夜喃喃自语,再次想到了“摇篮”低语中的“种子”。难道“种子”就是开启完整“火种协议”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