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朝堂暗涌(二)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1472 字 4天前

翌日巳时,御史台。

苏明远刚走进衙署,就感觉到气氛不对。

往日里还会跟他打招呼的同僚,今日都纷纷避开了视线。有几个人甚至在看到他后,立刻转身离开,仿佛他身上带着瘟疫。

这种被刻意疏远的感觉,让苏明远心中一沉。

苏御史。老吏员王承奉悄悄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御史中丞让您去一趟。

苏明远点头,整理好衣袍,向着中丞公房走去。

推开门,发现房中不止李纬一人。还有两位御史也在,其中一位正是那晚遇到的张御史,另一位是年近五旬的老御史赵谦。

下官见过中丞大人,见过两位同僚。苏明远拱手行礼。

李纬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脸色有些凝重:苏御史,你那份弹劾李晋的新奏章,我看过了。

中丞大人以为如何?

证据确实更充分了。李纬顿了顿,但我要问你,你可想过后果?

什么后果?

你这份奏章若是呈上去,就不是简单的弹劾一个李晋了。李纬敲着桌案,你在奏章里提到,李晋挪用户部银两,涉及的账目多达数十项。而这些账目的审批,都需要经过户部尚书、甚至是宰相的首肯。你这是要把整个户部,甚至朝中重臣,都牵扯进来啊。

苏明远沉默片刻:下官只是就事论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就事论事?一旁的张御史冷笑,苏御史,你可真是年轻气盛。你以为朝堂是讲道理的地方吗?你以为你有证据就能扳倒蔡太师的人?

张御史此言差矣。赵谦忽然开口,声音苍老却有力,御史之职,本就是纠察百官。若是因为惧怕权贵就不敢秉公执法,那要我们御史台做什么?

张御史语塞,看向李纬。

李纬揉了揉额头,显得很疲惫:赵御史说得不错。但苏御史,你要明白,朝堂上的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为了大局,我们不得不做些妥协。

什么大局?苏明远问。

当前朝政,多有改革之举。李纬缓缓说道,花石纲、丰亨豫大,虽然民间多有怨言,但圣上甚为倚重。蔡太师作为首相,正在推行这些政策。你若在这个时候弹劾他的门生,只会被人认为是在阻挠新政。

可这些所谓的新政,正在加重百姓负担。苏明远忍不住说,下官在地方任上时,亲眼看到百姓为了应付花石纲,卖儿卖女的都有。这样的政策,真的对吗?

对与不对,不是你我能评说的。李纬叹气,苏御史,我知道你心系百姓,但你要明白,改变一个朝代的政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御史能做到的。

那我们就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李纬站起身,走到窗前,苏御史,我给你一个建议。这份新奏章,暂时不要上呈。等风头过了,我们再从长计议。

下官不同意。苏明远也站起来,语气坚定,证据已经收集齐全,若是再拖延,只会让李晋有更多时间销毁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