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展开纸条,越看越激动,最后忍不住拍了下桌子。纸条上不仅详细记录了邻国边境的五个哨卡位置、每个哨卡的士兵数量和换岗时间,甚至还画了张简易地图,标注出粮草仓库的位置——就在离第三个哨卡三里外的山坳里,周围有二十个卫兵把守,每天寅时换岗。
更绝的是,王二还在纸条末尾写着:“敌军粮草堆得很满,但新到的军械似乎有问题,看到几个士兵抱怨弓箭拉不开。”
“好小子!”李砚又惊又喜,这情报的详细程度,比他预期的好太多了。他赶紧拿着纸条去找靖安王。
靖安王府的书房里,靖安王正对着地图发愁,见李砚进来,连忙问:“有消息了?”
李砚把纸条递过去,靖安王越看眉头越舒展,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好!太好了!李砚,你立大功了!”
他指着地图上的山坳:“这个粮草仓库,本王派人查了半年都没找到,你这伙人只用了三天就摸得清清楚楚,厉害!”
“都是士兵们的功劳。”李砚适时地谦虚,“他们不畏艰险,才能拿到这些情报。”
这话正说到靖安王心坎里,他赞许地看了李砚一眼:“你说得对,是得好好赏他们。来人,给这十个士兵各赏五十两银子,晋升一级!”
门外的谋士们听到动静,纷纷探头进来,看到靖安王手里的情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太傅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事实摆在眼前,再想嘲讽也找不到由头了。
“李大人真是好本事。”吏部尚书假惺惺地恭维,“看来我们这些老骨头,确实该向年轻人学学了。”
“尚书大人过奖了。”李砚淡淡回应,“只是运气好罢了。”
他心里却明镜似的——这哪是运气,是士兵们用汗水和胆量换来的。从一开始的钻鸡窝、爬错树,到现在能精准摸透敌军部署,他们付出的努力,只有他这个“教官”最清楚。
散会后,李砚刚走出书房,就看到王二带着几个士兵回来了。他们个个灰头土脸,衣服上沾着泥和草叶,瘦高个的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显然是受了点轻伤,但眼里的光却亮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