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炎国“再次进攻”,压力山大

青川河的水浪拍打着堡垒的基石,发出沉闷的轰鸣,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血战擂鼓。李砚站在城楼的箭垛后,手指紧紧攥着冰凉的城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对岸炎国军营的黑色狼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比昨日又多了二十面,旗面边缘绣着的骷髅头在阳光下闪着诡异的光——那是炎国精锐“黑狼营”的标志,据说每面旗帜都染过百人的鲜血。

“先生,斥候回报,炎国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赵瑾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手里的了望镜差点从掌心滑落,“黑狼营的重甲步兵已经列阵,后面还跟着十架投石机,石头都有磨盘那么大。”

李砚接过了望镜,镜片里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炎国的军阵铺得像片黑海,前排的重甲步兵披着亮银色的铠甲,手里的长戟斜指天空,密密麻麻的戟尖反射着寒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后排的投石机被牛拉着,木架上绑着的巨石用铁链锁着,一看就知道砸下来能把城墙撞出个窟窿。

“咱们的兵力呢?”李砚放下了望镜,声音有些干涩。昨夜为了掩护最后一批流民撤进黑风岭,他把能调动的兵力几乎都派去了侧翼牵制,此刻城楼上能站直的士兵不足八百,其中还有一半是带着箭伤、刀伤的伤兵,连拉弓都费劲。

“三营还有三百能战的,五营剩下两百,再加上医帐里能下床的伤兵,凑不齐一千。”赵瑾递过来一张血迹斑斑的布防图,上面用红笔圈着的防御点被划掉了一大半,“张诚那边还没派人来支援,说是‘雁门关战事吃紧,抽不出人手’——我看他就是故意的!”

李砚盯着布防图上的“东门”二字,那里的城墙最薄,是之前修建时为了节省石料偷工减料的结果,现在成了最致命的软肋。他突然想起靖安王昨天派人传来的口谕:“青川河若失守,提头来见。”那语气里的冰冷,比炎国的重甲还让人寒心。

“去,把所有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城楼上。”李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老百姓家里的铁锅、瓦罐,粮仓里的石头、麦麸,甚至是灶膛里的柴火,都给我搬上来!告诉大家,今天不是守城墙,是守咱们身后的黑风岭,守那些老人孩子的命!”

赵瑾刚要转身,就被李砚拉住。“还有,”李砚压低声音,指了指城楼下的护城河,“让水性好的士兵在河底埋些削尖的木桩,再把仓库里的桐油都搬出来,倒进河里——炎国要过河,就得尝尝‘火海’的滋味。”

这是他从地球历史里学的“火攻术”,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就是用这招烧了曹操的战船,虽然现在没有战船,但桐油遇火就燃,足以让渡河的敌军喝一壶。赵瑾眼睛一亮,立刻领命跑开,靴子踩在城砖上的声音急促而坚定。

辰时三刻,炎国的进攻号角吹响了。那声音像是从地狱里钻出来的,低沉而尖锐,听得人头皮发麻。李砚站在城楼中央,看着黑压压的敌军像潮水似的涌向护城河,前排的士兵举着巨大的木盾,试图挡住城楼上的箭雨,后排的投石机已经开始转动,铁链“哗啦啦”作响,带着巨石升到半空。

“放箭!”李砚一声令下,城楼上的弓箭手齐射。箭雨密密麻麻地落下去,却大多被木盾弹开,只有几支箭侥幸从盾缝里钻进去,带走几个倒霉蛋的性命。炎国的军阵几乎没受影响,依旧往前推进,离护城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