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作用不是在攻击后防御或抵消,而是在攻击发生前的一刹那,瞄准那个‘空隙’,进行精准的规则注入,人为扩大那个间隙,制造一个稍纵即逝的、可能长达0.3至0.5秒的规则停滞窗口!”
“在这个窗口内,它的攻击会被暂时‘卡住’,其规则结构会陷入极短的自我混乱和调整期。这,就是我们行动的机会。”
这个设想极其大胆,近乎天方夜谭!将希望寄托于0.1秒的预判和干涉之上!
但没有人嘲笑。因为提出这个设想的人,是林逸。是用身体承受过那种攻击并活下来、且规则因此发生进化的人。
“立刻成立‘裂隙项目组’!”叶落知秋压下心中的震撼,果断下令,“优先等级最高!调动所有资源!”
“目标:一、进一步精确化‘空隙’模型,计算最佳干涉频率和能量强度。二、基于紫晶晶芯,设计并制造‘规则同步干扰器’原型。三、进行模拟环境测试。”
“明白!”
整个营地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被集中起来,投入到这个疯狂的项目中。林逸虽然虚弱,却成为了整个项目的核心大脑,他的【规则感知】和【规则编织】理解是任何超级计算机都无法替代的验证工具。他不断回忆、模拟、推演着那个毁灭瞬间的细节,一次次地调整着模型参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程极其艰难。超高频规则干涉涉及的理论远超现有科技水平,失败是家常便饭。数次模拟测试中,能量失控导致昂贵的紫晶芯样本过载烧毁,甚至引发小范围规则反冲,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轻伤。
但 progress 也在一点点积累。
七天后,第一台粗糙的、看起来像个巨大刺猬、布满了能量导管和散热片的“规则同步干扰器原型机”被建造出来。
第一次实机测试,在远离营地的空旷星域进行。
目标是一块巨大的、从星环残骸中回收的、具有极强规则抗性的装甲碎片。
“干扰器充能完毕!目标锁定!”
“模拟攻击信号生成……3… 2… 1… 发射!”
一道模拟的、弱化了无数倍的“存在抹除”光束射向装甲碎片。
“干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