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严闷闷不乐回了府邸,屏退左右,只与儿子李丰相对而坐。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忧心忡忡的面容。
他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沉重:
“陛下此番又要兴兵北伐,我仿佛已见蜀中子弟捐躯沙场,化为异乡尘土;多少门户失去顶梁柱,妻女将成孤寡,倚门泣血;府库钱粮又将如流水般耗费于刀兵之上,付之一炬……长此以往,益州根基何存啊!”
李丰见父亲如此忧虑,连忙劝解:
“父亲,北伐乃我大汉立国根本,是先帝昭烈皇帝(刘备)毕生未竟之志,更是诸葛丞相矢志不移的国策。此等大计,非一朝一夕可改易。儿以为,父亲当以国事为重,全力配合北伐,督办好粮秣转运、军械筹措等后勤事宜,方为上策。”
话音未落,忽闻府门外侍卫高声唱喏:“陛下驾到——!”
李严父子皆是一惊,万万没料到刘禅会亲临府邸。李严慌忙起身,整理衣冠,与李丰疾步出迎。只见刘禅身着常服,只带少数近侍,已径直走入庭院。
“臣李严(李丰)叩见陛下!不知圣驾亲临,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李严父子伏地行礼。
刘禅亲手扶起李严,神色平和:“李卿何罪之有?快快请起。朕此来非为君臣之礼,实有要事,愿与卿父子席地而坐,开诚布公一谈。”
三人于厅堂坐席之上。李严心中忐忑,恭敬道:“陛下若有旨意,只需遣一小黄门传召,老臣自当入宫觐见,何劳陛下屈尊亲临寒舍?”
刘禅目光直视李严,开门见山:“今日朝堂之上,朕观正方(李严字)听闻朕决意再举伐魏之兵时,面露忧色,似有未尽之言。卿乃国之柱石,久镇益州,深知民情。朕此来,便是想听听你的肺腑之言,或可指点朕一二迷津……”
李丰在一旁听得心惊,见父亲似欲开口陈说伐魏之弊,忙以袖掩口,轻咳两声示警。然而李严心忧国事,又感念刘禅亲临垂询的诚意,终是将先前对儿子所言的那番忧虑——百姓捐躯、家室凋零、财帛虚耗之痛,一五一十地禀奏于天子面前。
刘禅听罢,并未动怒,反而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缓缓道:“正方所言,皆是实情,字字句句,关乎生民疾苦,朕岂能不知?然则,伐魏之举,亦有不得不为之三大利,容朕为卿剖析。”
他略作停顿,目光变得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