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诸葛亮主持受降 刘禅迁都长安城

书接上回,邺城门缓缓洞开,魏帝曹芳身着素服,率群臣列于城外三里处,身后十万兵卒解甲垂首,旌旗倒卷如霜打之叶,束手而降。

诸葛亮接过降表,指尖抚过那墨迹未干的绢帛,目光扫过曹芳、曹爽等人惶惶不安的面容,温言宽慰道:“汉家以仁治天下,诸位不必忧惧。”言罢,即令诸葛尚领数千精锐甲士,迅速进驻邺城各处要冲,接管城防。

因魏国并非主动归降,而是被蜀汉大军连战连捷、逼至绝境才俯首称臣,故那“国中之国”的条款亦随之更易:

曹芳魏王之爵虽予保留,世袭罔替。然曹魏原封诸王皆降为列侯;后世若需册封,须经汉皇首肯方可。

魏王所辖之地,改划为荆南三郡——长沙、桂阳、衡阳!降后一月内,须即刻启程迁往此地。

其统领之兵,仅限一万,且需由荆南当地重新招募组建;曹芳自邺城出发时,仅可携带八百名魏地旧卒。

刘禅深恐曹魏死灰复燃,早已与诸葛亮周密谋划,布下这层层制约之局。不仅如此,他心中更藏着一份长远计议:待天下承平日久,便效仿汉武帝,行那“推恩令”——此等天下第一阳谋,可悄无声息消弭地方势力。

他常思及中华五千年史,地方反抗中央唯一成功者,莫过于靖难之役。只叹建文帝愚钝,竟下诏“勿伤吾叔伯,勿使朕负杀叔之名”,否则朱棣纵有八百颗头颅,亦不够问斩。

天下既已平定,成都偏居西南,作为国都已不合时宜。洛阳、许昌刚历大战,残垣断壁,且魏国残余势力未清;安定系数偏低;襄阳虽地处中枢,却离魏王新封的荆南过近,恐生肘腋之患。反复权衡之下,暂以长安为新国都,日后再迁洛阳或许昌。

公元252年五月初一,汉皇刘禅正式迁都长安。此时,魏王曹芳亦已遵令迁往荆南。又过二十余日,各地汉军兵马初步部署就绪,刘禅遂昭告天下子民:汉家山河重归一统,举国欢庆三日!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未央宫前皓月当空,群臣齐聚,静待封赏。刘禅于大殿之上,朗声册封众将,加官进爵:

丞相诸葛亮居功至伟,由武乡侯(二等乡侯)晋封襄阳侯(一等县侯),食邑一万五千户;赐金千两、银五千两,新铸金币万枚、银币三万枚、五铢钱十万贯;总揽天下财政、行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