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能救赵立仁,救那些重伤员命的药!
楚材太狠了!他精准地抓住了李德明内心最矛盾的痛点。一方面是用理想和道义包装的“光明前途”和“拯救队伍”的诱惑,另一方面,是眼前垂危的同志性命这血淋淋的现实!
李德明靠着冰冷的石壁,滑坐在地,内心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激烈斗争。接受这瓶药,就等于迈出了背叛的第一步,从此将再无回头路。不接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赵立仁他们因为缺医少药而死去吗?他们可是为了这支队伍才变成这样的!
理想主义的骄傲、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挣扎,在这一刻将他彻底撕裂。他想起刘肖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想起周文苦口婆心的劝说,想起苏湘云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更想起落马坡那些浴血奋战的普通战士……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站起身,眼中布满了血丝,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他将那个小瓶紧紧攥在手心,藏入贴身口袋,然后像逃避什么似的,快步离开了溪边。
……
第二天,红军在石壁洞天的生存建设全面展开。
许向前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溪流下游一处向阳的坡地,发现了小片野生猕猴桃和几株野山梨树,虽然果子大多又小又涩,但总算是不用冒风险就能获得的维生素来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那些废弃石屋的周围,发现了曾经开垦过的痕迹,虽然早已荒芜,但土地相对肥沃!
“团长!这里以前肯定有人种过地!我们可以试着开垦出来,种点快熟的菜蔬!哪怕只是萝卜白菜,也是好的!”许向前兴奋地报告。
“好!这件事立刻办!”刘肖当即拍板,“组织所有能动的人,轮流开荒!种子我们还有一些,优先把这里利用起来!”
生存的希望,似乎又多了一分。战士们挥舞着简陋的工具,开始清理荒草,翻垦土地。虽然饥饿和疲惫依旧,但有了明确的目标,干劲便足了许多。
周文则忙着整顿思想,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战士们学习、唱歌,讲述革命故事,努力驱散失败主义和悲观情绪。他还特意找李德明谈了几次话,试图解开他的心结。
“德明同志,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周文语重心长,“但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团结。刘团长带领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他的很多做法,可能不符合某些条条框框,但事实证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能保住革命火种的!”
李德明低着头,含糊地应着,不敢看周文的眼睛。口袋里的那个小瓶,像一块烧红的炭,灼烧着他的皮肤和他的良心。
苏湘云和医疗队是最忙碌的。有了相对固定的场所,她们终于能更系统地处理伤员。但药品的匮乏,让她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立仁的低烧反复,伤口愈合缓慢。其他重伤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这天下午,李德明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医疗点附近。他看到苏湘云正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汤,小心翼翼地给赵立仁喂药,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脸色比伤员好不了多少。
赵立仁勉强喝了几口,便剧烈地咳嗽起来,药汁洒了不少。
苏湘云连忙替他擦拭,眼中满是焦虑和无奈。
李德明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他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冲过去将那瓶“特效药”拿出来。
就在这时,刘肖巡视走了过来。
“湘云,立仁情况怎么样?”刘肖关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