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野菜移栽,春田添绿

“种完了要马上浇水,而且要浇透。”张轩拿起一个木瓢,从旁边的小溪里舀水,轻轻浇在野菜根部,“水要浇在根上,别浇在叶子上,叶子沾水多了容易烂。浇透就是让水渗到土里,直到根部周围的土都湿了为止。”

妇女们立刻分工,有的用木瓢舀水,有的用木桶提水,还有的用空心的芦苇杆引水——鹿溪想出来的办法,把芦苇杆插在土里,水顺着芦苇杆流到根部,既省水又能浇得均匀。青羽觉得好玩,也学着用芦苇杆引水,看着水顺着杆子流进土里,兴奋地拍手:“鹿溪姐姐,这个办法太好用了!比用瓢浇方便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妇女们每天都会来照料移栽的野菜。清晨,天刚蒙蒙亮,禾就带着几个妇女来浇水——经过鹿溪观察,早上浇水最好,水温与土温相近,不会刺激野菜的根;中午太阳太晒,浇水容易让根受热;晚上浇水,土太湿,容易滋生虫子。

“你们看,这棵荠菜已经长出新的小叶子了!”第五天早上,阿瑶兴奋地指着一棵荠菜,脸上满是惊喜。众人围过去,只见原本只有几片叶子的荠菜,旁边冒出了两片嫩绿的新叶,根部周围的土也被顶起了一点,显然根已经扎稳,开始生长了。

鹿溪蹲下身,仔细观察后说:“活了!大部分野菜都活了,只有几棵因为根断了没活,我们再补种上就行。”

补种的时候,张轩教大家在空缺的地方撒了点草木灰:“草木灰能防虫,还能当肥料,补种的苗不容易生病。之前木长老种大豆,也用草木灰防虫,效果很好。”

除了浇水,除草也是重要的工作。地里渐渐长出了野草,和野菜抢养分、抢阳光,妇女们每天都会来拔草。青羽一开始分不清野菜和野草,把几棵小荠菜当成野草拔了,心疼得差点哭了。鹿溪就教她分辨:“荠菜的叶子边缘有锯齿,摸起来软软的;野草的叶子边缘要么很光滑,要么有硬刺,摸起来扎手。你看,这样一摸就能分清了。”

青羽学着鹿溪的方法,用手轻轻摸叶子,果然很快就分清了野菜和野草,再也没拔错过。她还把分辨的方法教给其他妇女,大家都觉得很实用。

有一天,玲儿发现几棵苋菜的叶子上有小洞,像是被虫子咬了,她着急地找张轩:“神尊,苋菜叶子被虫子咬了,这可怎么办呀?再这样下去,叶子都要被吃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轩跟着玲儿来到苋菜区,仔细看了看叶子上的小洞,又在土里找了找,发现了几只绿色的小虫子。他让妇女们去木工坊拿些干燥的草木灰,均匀地撒在苋菜叶子和根部周围:“这些小虫子怕草木灰,撒上草木灰,它们就不敢来了。另外,我们每天来的时候多看看,发现虫子就用手捏掉,别让它们繁殖太多。”

妇女们立刻行动,撒上草木灰后,果然没再看到虫子。青羽还主动承担了“找虫子”的任务,每天都仔细检查每棵野菜的叶子,看到虫子就捏掉,虽然一开始有点害怕,但想到能保护野菜,也就不怕了。

在妇女们的悉心照料下,野菜长得越来越壮。荠菜的叶子长得又宽又大,苋菜长得又高又红,马齿苋也蔓延开来,覆盖了地面,农田边缘的空地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野菜园”,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格外喜人。

移栽后的第十天,野菜终于可以第一次采摘了。清晨,妇女们早早地来到野菜园。“采摘的时候,要留一半叶子,别都剪光了。”张轩示范着剪荠菜,“比如这棵荠菜,剪上面的老叶子,留下面的新叶子,过几天还能长出新的叶子,能吃好几次。苋菜也是,剪上面的嫩茎和叶子,留下面的茎,还能再长高。”

妇女们跟着摘,很快就摘了满满几背篓野菜。青羽剪了一把苋菜,兴奋地说:“今天中午我们煮苋菜汤吧!再加点熏肉,肯定很香!”

“好啊!我再剪点荠菜,煮荠菜鸡蛋汤,给孩子们吃。”禾笑着说,她之前在岩部落,就常给孩子们煮荠菜汤,孩子们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