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致贤暗赞对手

白衣盗 囹咙 1504 字 7天前

“对京城,尤其是旧城区及某些官署内部结构极为熟悉。”第三条,这源于对官仓旧库房的精准定位。

“背后或有高人指点,关系密切,亦父亦师。”第四条,这是基于“貌儿爷”的推论和黄菡的“好爷爷”印象。

“其志……不在小。”最后一条,他写得格外凝重。

这样一个对手,是危险的,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撬动张世荣等盘根错节势力,揭开更深层黑幕的钥匙。当然,与“盗”合作,无异于火中取栗,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但眼下,他似乎没有更好的破局之法。张世荣的封锁密不透风,皇帝的态度暧昧不明,他空有中枢令之名,却几乎寸步难行。茂儿爷的这次行动,虽然让他这主办官面上无光,却也歪打正着地,将“漕运贪腐”这个脓疮挑开了一个口子。或许,他可以借此做点文章?

李致贤沉吟片刻,将脑海中那个危险的“合作”念头暂时压下。时机未到,信任更是无从谈起。当前最实际的,是顺着茂儿爷撕开的这个口子,继续深入。

账本被茂儿爷取走,这条线暂时断了。但茂儿爷行事,并非只为销毁罪证,从其劫富济贫的行为来看,他获取的财物,必有去向。

“追踪特殊销赃路……”李致贤想起了大纲中的这个方向。茂儿爷如何将那些盗取的财物,尤其是此次的账本转化、隐匿或利用?他之前将注意力过多放在茂儿爷本身及其背景上,或许忽略了其行动链条的末端。

他重新铺开一张京城舆图,目光在上面细细扫过。当铺、古董行、金银匠铺……这些常规的销赃渠道,想必茂儿爷不会轻易使用,风险太高。那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悄无声息地处理大量财物,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资源?

小主,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移动,掠过繁华的东市、西市,最终停留在那些标记着寺庙、道观、善堂、济贫院的区域。这些地方,香火钱、捐赠物资往来频繁,账目往往不如商号那般清晰,是隐匿资金流动的绝佳场所。尤其是……济贫院。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

茂儿爷劫富济贫,“济贫”的对象是谁?仅仅是市井乞丐,流民?还是说,有更固定、更有组织的渠道?如果他能找到茂儿爷散财的最终流向,是否就能反向摸清其部分行动脉络,甚至找到与他间接联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