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一家人为了钱犯愁时,杜安泰和马桂兰再次站了出来。
杜安泰把一张存折放在桌上,语气不容拒绝:“这里面是我们老两口攒的一点钱,先拿去用。平安的康复不能少了钱。咱们是一家人,难关一起过。”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重如山岳。志远看着大姨夫坚定眼神,看着母亲疲惫却欣慰的脸,看着父亲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持,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把存折紧紧攥在手心,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更加坚定的责任。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和爱的滋养下,平安的康复终于迎来了更多令人欣喜的进展。
他能够清晰地喊出“秀玲”、“志远”、“月亮”的名字了。
他能自己拿着勺子,颤巍巍地吃完一碗饭。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他能在院子里慢慢地走上十来米,虽然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汗流浃背,但那独立迈出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所有人的心尖上,带来震颤的喜悦。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平安在秀玲和杜安泰的看护下,再次练习走路。
阳光透过石榴树的枝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咬着牙,额头青筋暴起,一步一步,极其缓慢却异常坚定地从院子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
停下脚步,他喘着粗气,回头望着自己走过的短短路程,又抬头看向身边眼眶湿润的秀玲和面露赞许的杜安泰,他咧开嘴,露出了生病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带着成就感的笑容。
那笑容或许还有些僵硬,却像穿透乌云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整个赵家大院。
秀玲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但这是喜悦的泪水。
她知道,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虽然未来的路依然很长,但只要家人在,只要希望在心,就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日子,终将会在彼此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明天。
一个周六的上午,赵家的门槛再次被亲情的脚步踏响。
来的不是别人,是秀玲的弟弟,小文。
他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车把手上挂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
“姐!姐夫!” 小文人还没进院,洪亮的声音就先传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