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志远打断她,“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报了班,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能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面试,有人指导和自己瞎琢磨完全两回事。”他的支持,务实而有力。
平安则用他沉默的方式表达着关心。
他看到月亮熬夜,会默默地把店里的好茶叶泡一杯放在她书桌旁。听说哪个食材补脑,就会让秀玲买回来,变着法子给女儿做。
他虽然话不多,但每次月亮学习到深夜,他屋里的灯也总是亮着,仿佛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秀玲更是化身“营养总监”和“心理疏导师”。
今天炖鱼头豆腐汤,明天熬核桃芝麻糊,变着花样给月亮补充营养。看她因为压力大掉头发,又赶紧去打听偏方,弄来何首乌熬水给她洗头。
转眼间,考试的日子临近了。越是临近,月亮心里越是没底,巨大的压力让她开始整夜失眠,胃口也差了很多,人眼看着憔悴下去。
“妈,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深夜,月亮又一次从浅眠中惊醒,跑到秀玲屋里,带着哭腔说,“我感觉我什么都记不住了,那么多书,根本看不完……万一考不上,刘明一个人在那边,我们……”
秀玲心疼地把女儿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傻孩子,别自己吓自己。咱尽力了就行,考不上天也塌不下来!刘明还能不要你们娘俩了?”
看着月亮依旧焦虑的样子,秀玲知道光靠劝慰不行。
一天下午,饭店没什么客人,她拉着月亮出了门:“走,别闷在屋里了,跟妈出去转转。”
母女俩沿着田埂慢慢走着。下午的风还带着些凉意,吹拂着地里绿油油的麦苗。秀玲指着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声音平和而深远:
“月亮,你看看这地。咱祖祖辈辈,多少人就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摸爬滚打,面朝黄土背朝天,刨食吃了一辈子。不是这地不好,是时代不一样了。”
她停下脚步,看着女儿的眼睛:“你爸跟我,没什么大本事,守着这小饭店,就觉得日子有奔头。可你们不一样,你和刘明有文化,有机会走到更远、更大的地方去看看,去过跟我和你爸不一样的生活。这是好事,是进步!”
“走出去,不是忘了根,是让咱家的根,能扎到更肥沃的土里去。你这次考试,就是往外走的那座桥。别怕,走过去,前面等着你的,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