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了两句,郑教授坐到桌边,拿起林悠打印好的论文开始阅读。
林悠和唐贞仪坐在一边,准备随时解答郑教授的提问,当然,主要还是林悠作答。
仔细看完一遍,其中一些要点得到了林悠精准的解释后,郑教授满意地点点头。
正式审稿肯定没这么快,需要对论文进行验算验证,但作为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院士,论文的水平和大致的正确性,他还是能迅速看出来的。
“通讯作者不用挂我的名字,你还年轻,正是需要成绩的时候,一作和通讯作者都写你自己的名字。”
这种级别的论文,一作和通讯作者加身,是含金量最高的体现。
林悠咧嘴笑道:“老师,我这次准备投国内的《数学学报》,有您保驾护航,审稿也能快点。”
“《数学学报》?你这篇论文,投四大顶刊也没任何问题。”
林悠面露无语道:“老师,勒让德猜想那篇论文,都一个多月了,还没什么动静,我想快点过稿发表。”
郑教授听到林悠的话沉默了,才一个多月你就等不及了?
我年轻的时候,那么多期盼那么多遗憾你知道吗?!
不过想了想林悠的年纪,郑教授倒是有些理解了,19岁的少年,做出了这么大的成果,结果久久不能发表,确实难受。
用年轻人的话说,那就是有逼不能装,如锦衣夜行。
“行,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个审稿快的专业审稿人。”
郑教授沟通指导完后,回了楼上的办公室继续看林悠的论文,帮林悠的论文查缺补漏、保驾护航。
林悠和唐贞仪继续坐在实验室里,登录《数学学报》中文版的官方网站,查看相关投稿要求和步骤,准备等郑教授那边看完,立即投稿。
林悠虽然已经投过一次稿,但不同的期刊要求也不一样。
下午,林悠去考了本学期的最后一场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