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以为,家里的钱都拿去买粮食了。
阎解成也觉得父母做的很好了。你看其他几家,一天两顿饭还都是些稀的。
三大妈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解成要是搬去耳房住,他现在住的那间..."
"给解娣住。"阎埠贵一锤定音,"我姑娘大了,自己住西厢房也不怕黑了。"
现在阎解娣是跟着阎埠贵夫妻俩住在西南耳房隔出来的小间里,孩子太小,老夫妻不放心。
阎解娣正在旁边吃着饼干,今天刘淑芬带过来的。闻言惊喜地抬头:"真的?爸!"
阎埠贵笑着点点头。
可能每个小孩子都想快快长大,当个大人。阎解娣也不例外,她觉得虚岁10岁的她是个很大的姑娘了。
这样一来,阎家的居住安排就完美了——他和三大妈住西南耳房,圈了一个小院;解成小两口住西北耳房,也圈了一个小院;解娣住解成腾出来的房间,解放解旷住另外两间西厢房。
完美!
一早,阎埠贵就去了街道办,把阎解成的婚事报备了一下。
李干事热情地帮忙开了证明,还主动提出:"阎老师,要不要把西北耳房的房本也办了?反正已经调换给你们家了。"
阎埠贵心里一喜,凑到李干事跟前道:"这...合适吗?"
小主,
"别声张。"李干事压低声音,"按说是不行的。但是正好那间是归属街道办的。如果用粮食置换,也不会是不能操作。这个年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年景是越来越好了,只是时间上还需要缓一缓。
一周后,阎埠贵就拿到了西北耳房的正式房契。粮食,阎埠贵有,但是也不能一下子那么快就拿出来。
这别人家还饿着肚子呢。
阎埠贵这两年说是只顾自己,但是他有能量还是尽可能的去帮住了一些人。
只不过那些人家门口莫名多出来的粮食,都不知道是他放的罢了。
问心无愧!
尽力而为!
回家的路上,阎埠贵特意绕到信托商店,给解成的新房物色家具。
一张八成新的双人床,只要十五块钱;一个实木大衣柜,二十块;再加上桌椅板凳,总共花了不到六十块。
阎埠贵摸着那些结实的旧家具,料子是真好,这要是再过个二十年,解成你得感谢死你爹!
家具搬进院的当天,全四合院又热闹了。
贾张氏站在中院门口,酸溜溜地说:"哎哟,阎老师家这是要娶媳妇啊?摆这么大排场!"
刘海中媳妇也凑过来:"那床我认识,是前朝的老红木呢!阎老师真舍得花钱!"
阎埠贵早就准备好了说辞:"都是旧家具,没花几个钱。孩子结婚一辈子就一次,总不能太寒碜。"
易中海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站在人群后面,眼神复杂地看着那些家具。
他也能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