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静姝需先详细知晓陛下病症起因、历年诊疗脉案及所用方剂,需太医院全力配合。”
“第二,静姝为陛下诊治时,需有太医院院判或资深太医在场共同参详,所用一切药材、针具,皆由太医院提供并查验。”
“第三,静姝所有诊治过程、所开方剂,皆需详细记录在案,由太医与静姝共同画押,呈送陛下与娘娘御览。”
这三个要求,条条都在规避风险,但也同时将徐静姝置于太医院的监督之下,彻底杜绝了日后被人诬陷“用邪术”、“动手脚”的可能。
皇后闻言,眼中赞赏之色更浓:“静姝,你思虑周全,理应如此。准了。”
于是,在皇后的安排下,太医院极不情愿却又不得不配合地送来了厚厚的脉案和药方记录。
徐静姝闭门谢客,花了整整两日时间,仔细研读。
官家的腿疾是早年坠马旧伤,加上多年劳顿,风寒湿邪侵入筋骨,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太医院多用温补强攻之剂,初期有效,日久则效微,甚至易引发虚火。
她结合自己融会贯通的医理,决定另辟蹊径,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温阳祛湿”为辅,重在缓释持久,而非猛药强攻。
精心拟定了一个内服外敷相结合的法子:内服是以桃仁、红花、当归尾等化瘀通络为主的汤剂,佐以少量温和的祛湿药材。
外敷则是她独家调配的膏药,以川乌、草乌等镇痛良药为主,但通过特殊炮制和陈醋调和,极大降低了毒性,增强了渗透药力。
方案拟定后,她并未擅自使用,而是先请太医院院判及几位擅长骨科太医共同审议。
太医们起初对她颇为轻视,但看过方案后,却不禁露出讶异之色。
这方子看似平和,甚至有些“另类”,但细究其君臣佐使和药理,却精准地针对了病根,且避开了以往方子的弊端,尤其是那外敷膏药的炮制之法,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细思却又合乎药理。
在皇后和官家的默许下,院判最终点头同意一试。
首次诊治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徐静姝净手焚香,于官家患处仔细按压探查,问询痛感,姿态沉稳专注,丝毫不逊于经验丰富的太医。
然后施针(穴位皆经太医认可)、敷药,动作行云流水,沉稳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