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厂区道路两旁的杨树叶哗啦啦地掉,天色也黑得越来越早。
东北的冬天,带着它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威严,正在步步逼近。
不用谁提醒,宿舍区里的老住户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家家户户窗台下,那一口口酸菜缸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等待着新一轮的大白菜入住。空气中弥漫着准备过冬的忙碌气息。
江德华自然也早早行动了起来。
比起其他人家,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她在被服厂工作。
棉花、布料,这些别人家需要精打细算、凭票购买的紧俏物资,她总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渠道,比别人更容易、也更便宜地搞到一些边角料或者内部处理的次品料。
首先是冬储菜。她跟着赵大姐等老东北人,去合作社排队买回了上百斤的大白菜、土豆、萝卜和大葱。
白菜一部分仔细码放在阴凉处,留着随时吃,另一部分则学着邻居的样子,洗净、焯水、入缸、压石头,腌制成能吃一冬天的酸菜。
土豆和萝卜藏在屋里挖的小地窖,跟邻居学的土办法,防止冻坏。大葱则捆好,倒挂在房檐下风干。
小小的宿舍门口和窗台下,也被她利用起来,挂满了收获的干豆角丝、茄子干和蘑菇。有些是买的,有些是休息日带着石小海去附近林子里捡的。
这些都是冬天难得的绿色滋味。
然后,是重头戏——御寒的棉被和棉衣。
厂里偶尔会处理一些颜色不太均匀、或者略有瑕疵的棉布和棉花。
这种“内部福利”数量有限,需要抢,而且还得是表现好的职工才有机会。
江德华凭着先进生产者和技术能手的身份,加上高主任的照顾,顺利买回了一大包蓬松柔软的新棉花和几块厚实耐磨的深色布料。
她决定,今年冬天,她和石小海必须穿上新棉袄,盖上新棉被!
晚上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小屋里,炕烧得热乎乎的,灯光下,江德华伏在炕桌上,开始剪裁。
她先给石小海做。量好尺寸,画好纸样,剪刀在布上游走,发出清脆的“咔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