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立功受表彰后,宁婉(贾张氏)在街道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贾东旭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如今不仅能在院里溜达,甚至能慢悠悠地走到胡同口再折返,脸色红润了不少,说话的中气也足了。
眼看着母亲为这个家忙里忙外,妻子怀着身孕还要上班,自己一个大男人整天闲着,他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这天晚饭后,贾东旭犹豫着开了口:“妈,淮茹,我这身子骨也好得差不多了,总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儿。我看街道那边有时候会发些糊纸盒、粘火柴盒的零活,计件算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个进项。我想去领点回来做,多少也能贴补点家用。”
秦淮茹一听,第一反应是心疼:“东旭,你刚好点,别累着了。家里现在有妈和我的工资,够用的。”
宁婉(贾张氏)却放下手里的针线,仔细看了看儿子的气色,沉吟片刻。
她理解,让一个曾经是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一直闲着,对他精神上是种折磨。有点事做,反而利于恢复,也能让他找回点价值感。
“想去就去吧。”宁婉(贾张氏)点了头,“不过说好了,量力而行,不许逞强。觉得累了就歇着,身体是第一位的。”
见母亲同意了,贾东旭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像个得到了认可的孩子:“哎!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第二天,贾东旭就去街道领回了一大摞裁好的硬纸板和糨糊。就在自家屋门口支了个小桌子,坐在小马扎上,开始笨拙却又认真地糊起纸盒来。
起初动作有些慢,手指也不够灵活,但他很有耐心,一点点摸索,慢慢就熟练了起来。
院里人看见贾东旭竟然开始干活了,都啧啧称奇。
“东旭,能干活了?真好!”
“真是大变样了啊!贾大妈真是有本事,把东旭调理得这么好!”
“这下贾家更好了,双职工加上东旭也能挣点零花。”
这些议论声里,带着真诚的祝福,也带着对贾张氏的佩服和羡慕。
不是谁都能如贾张氏那般坚韧,把儿子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自己还越过越好。
秦淮茹下班回来,看到丈夫坐在门口专注的糊纸盒,鼻尖微微发酸,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
她的男人,终于又重新站起来了,哪怕是从这样微小的事情开始。
她走过去,轻轻给他擦了擦额角的薄汗:“慢点做,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