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一边问,一边熟练地在表格上填写。蘸水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沙沙的响声。填到“推荐单位意见”一栏时,她指指后面盖着的公社和大队红章:“嗯,这手续全着哩。”
这时,那戴眼镜的男人也找到了孙少安的档案,用手指点着:“孙少安……在这儿。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大队……推荐理由……嗯,思想要求进步,劳动积极肯干,有培养潜力……好,没问题。”他放下名单,对王满银和少安说,“手续都齐全了。这准考证拿好,考试在后天,四月三号,上午八点开始,考政治、语文,下午数学、理化。地点在二号教学楼。四月五号张榜公布结果。”他说着,在一张硬纸片上写上孙少安的名字和考号,盖上一个红章,递给少安,“拿好,凭这个进考场,莫丢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少安伸出双手,像接过一件极其珍贵的东西,郑重地接过那张硬纸片,紧紧捏在手里,脸上是陕北后生那种特有的、沉静的刚毅。
那男人又对旁边的女同志说:“小张,你带他们去后面临时宿舍安排个住处,再去食堂把饭票换了。”
叫小张的女同志应了一声,利索地把手头的东西归拢好,站起身:“跟我来。”
临时宿舍在校园紧后头,是一排老旧的平房,墙皮掉得厉害,露出里头黄泥的底色。小张敲开其中一间的门,一股混杂着霉味、土腥气和汗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子显然是闲置了段时间,刚打扫过,地上还带着潮气。
屋里光线昏暗,只有一扇小窗户。两边是长长的通铺,铺着草席,上面摆放着几床颜色暗淡的粗布棉被。已经有几个人先住进来了,有的靠着铺盖卷发呆,有的正就着昏暗的光线捧着书本默念,见有人进来,都抬起头看了一眼,眼神里有好奇,也有不动声色的打量。
“就这儿,自己寻空位睡。被褥是旧的,凑合一下。”小张指了指通铺上几个还空着的位置,“吃饭去食堂,用粮票换饭票。食堂就在前头那排红房子,门口有字。”交代完,她便转身走了。
王满银和少安站在门口,眯缝着眼适应了一下屋里的昏暗。少安对住处没啥挑剔,王满银则微微皱了下眉头。
“走,进去。”王满银拎着包率先走进去,找了个靠墙的空位,把帆布包往铺上一撂,“就这儿,靠墙还避风些。”
少安也跟着进去,把那个装着书本和干粮的网兜,小心地塞在铺位最里边,紧挨着冰凉的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