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他甚至已失去与柴皓为敌的资格!

眼得见,连听都未曾听闻!

我大周这般强盛繁荣,顷刻间便能荡平敌国的王朝,实在是前所未有!

即便是强盛的汉唐,也难与我大周相提并论!

老汉活了大半辈子,晚年竟能遇上如此盛世,得遇这般明主,怎能不欣喜若狂,恨不得燃放百挂 庆贺!

今日陛下登基大典,老汉为陛下庆贺,更为天下苍生庆贺!

也为老汉自己庆贺!

老者这番充满喜悦的话语,让段誉的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肃穆。他遥望大周太庙方向,心中暗叹:天下既有如此雄主,大理区区小国,岂能继续自立为王?

叹息间,段誉已然下定决心。

中原有这般深得民心的圣主,如今更是横扫四方,灭金夏两国。就连远在海外的高丽,大周皇帝也要发兵征讨。我大理不过弹丸之地,与大周仅一河之隔。若周皇有意,大军朝发夕至,三日便可尽取大理全境...

段誉在汴梁街头暗自思量,终于做出决断:与其坐等灭国,不如效仿当年吴越钱镠,主动献土归顺,将国土子民尽数献上。如此,大理段氏在新朝或许还能有一席之地。

以大理数百里疆域、百万子民,至少能得个伯爵之位。这般一来,段氏子孙虽不能大富大贵,却可安居乐业,成为大周子民,如那汴梁老者般幸福度日。

心意既定,段誉长舒一口气,命随从取来朱红蟒袍——此乃大理国主朝服。他素来不拘礼节,当街更衣,换上国君服饰。

这一举动让老者颇为惊讶。虽不识段誉身份,但那朱红蟒袍显非凡品,久居汴梁的老者自然识得。

多谢老丈指点迷津!段誉向老者拱手致谢,随即身着蟒袍,手捧盛有大理国玺、疆域图册、户籍文书的托盘,径直向大周太庙行去。

大理君主段誉得知大周新帝登基,仰慕天子威震寰宇、德被苍生的气度,心生敬仰。

特携传国玉玺、疆域图册与百姓名簿,率举国臣民归顺大周,恳请天子恩准接纳。

段誉立于太庙外,对值守的羽林军将士郑重陈情。

羽林军不敢耽搁,立即入内禀报。

此时柴皓刚完成登基大典的整套仪程,闻言笑道:这位大理国君倒是明事理。

随即传令:宣大理段誉觐见。

陛下有旨,宣大理段誉进见!

传令声中,段誉被引至御前。

臣段誉,叩见陛下。

段誉肃然行礼,言辞间已自认周臣,绝口不提君主身份。

这番举动尽显其审时度势之智——自踏入太庙那刻起,他便只以大周臣子自居。

柴皓打量着眼前温文尔雅的段誉,微微颔首:段卿平身。

年轻天子同样避开了君主称谓,对段誉的归顺之举表示嘉许。

毕竟能兵不血刃收服大理,实乃上策。何况大理素来与中原交好,不似西夏、金国结怨已久。

谢陛下隆恩。

听闻天子称呼,段誉暗自松了口气。这个既不失体统又显亲近的称谓,正是对他明智抉择的肯定。

段卿微服入汴梁时,朕便已知晓。

柴皓嘴角含笑:所幸卿家作出了正确抉择。

此言一出,段誉先是脊背生寒,继而如释重负。想他年轻时凭凌波微步与北冥神功纵横江湖,此番为避人耳目亦曾施展轻功,不料仍在天子掌握之中。

段誉原以为,自己悄悄来汴梁走一遭,不露身份便无人知晓。

谁知昨日刚入城,周皇柴皓便已掌握了他的行踪。

这意味着,从段誉踏入大周疆土的那一刻起,便已在柴皓的监视之下!

大周天子的手段,当真深不可测,麾下更是人才济济。

连段誉的凌波微步都逃不过追踪,何况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