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旧书店与子系统

那家名为「回响」的旧书店咖啡馆,藏在城东区一条即将被改造的老街深处。门脸不大,木质招牌被岁月侵蚀得有些斑驳,推开门时,悬挂的风铃发出清脆却沉闷的响声,像是来自遥远过去的叹息。

店内光线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咖啡豆和淡淡霉味混合的独特气息。高高的书架直抵天花板,上面塞满了各种泛黄的书籍,分类似乎随心所欲。这个时间点,店里几乎没有客人,只有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店主在柜台后安静地擦拭着杯子。

林薇按照邮件里说的,走向最里面靠窗的那个位置。一个穿着灰色中式棉麻上衣、背影清瘦的男人正坐在那里,低头看着一本摊开的旧书。他看起来五十岁上下,侧脸线条清晰,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气质沉静,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您好,请问是‘守旧人’老师吗?」林薇走近,轻声问道。

男人闻声抬起头,露出一张儒雅却带着几分疏离感的脸。他的眼神锐利而清明,透过镜片打量了林薇一眼,微微颔首:「是我。请坐。」

他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沉稳。

林薇在他对面坐下,简单自我介绍:「我叫林薇,之前给您发邮件,想请教关于城东地块那位民国学者旧居的事情。」

「林小姐。」「守旧人」——沈墨教授合上书,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沉静地看着她,「你在邮件里说,你对陈知勉先生的旧居感兴趣,并希望探讨其在现代城市开发中的保护可能性。」

陈知勉,正是那位民国学者的名字。林薇之前查阅的资料里只有模糊的记载,沈墨却能直接说出全名。

「是的,沈教授。」林薇点头,将自己的工作身份和顾氏集团参与竞标的背景坦诚相告(隐去了系统等相关信息),然后拿出了与文化部门会谈后整理的初步构想,「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简单的拆除或封闭式保护。但我们对陈先生及其旧居的了解还很有限,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细节来支撑方案。」

沈墨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林薇说完,他才缓缓开口:「陈知勉先生,在那个年代算不上声名显赫,但他代表着一种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精神,他的旧居‘临风阁’,曾是当时不少进步青年私下交流、碰撞思想的地方。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段个人历史,更是一段特定时期的文化记忆碎片。」

他端起桌上的紫砂杯,抿了一口清茶,继续道:「你们提出的‘融合’想法,方向是对的。但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理解并传达出这种精神内核,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仿古建筑或符号堆砌。现在的很多所谓‘文化地产’,不过是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快餐,是对历史的消费和亵渎。」

他的话语犀利,一针见血。

林薇虚心受教:「这正是我们担心和希望避免的。所以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专家指点迷津。」

沈墨看着她,眼神中带着审视:「顾氏集团……以你们的体量和一贯作风,我很难相信会真正在意这样一处不起眼的遗址。是什么促使你们这么做?或者说,是什么促使你,林小姐,如此坚持?」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林薇沉默了片刻,选择了一种接近真实的回答:「或许……是因为我看到了它被忽略的价值,也看到了它可能带来的,超越单纯商业利润的东西。我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项目,应该能留下些什么,而不仅仅是带走金钱。」

沈墨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挚程度。半晌,他微微叹了口气:「年轻人有这种想法,很难得。」他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个略显陈旧的牛皮纸文件袋,推到林薇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