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那场无声的警告,像一根冰冷的刺,深深扎进了林薇的心里。顾夜沉撕开了所有伪装,明确告诉她,她是他手中一把需要不断证明价值的刀,同时也是他需要警惕的、带着未知目的的窥探者。
回到云璟府那奢华的“囚笼”,林薇站在落地窗前,第一次感到这俯瞰众生的高度如此令人窒息。她不再是那个隐藏在暗处、从容布局的攻略者,而是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能被解读、被分析。
主系统的任务面板依旧冰冷地悬浮在意识深处,【顾夜沉好感度:41(审视/利用)】。这个数字比之前略有上升,却带着更深的讽刺。这“好感”建立在她的“有用”和“有趣”之上,如同主人对一把锋利匕首的欣赏,与情感无关。
她必须更小心,也更……大胆。
第二天,林薇准时回到项目部。李哲的工位已经清空,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项目部的气氛依旧有些微妙,但工作的节奏并未放缓。“星耀计划”的竞标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最终的方案提报近在眼前。
陈总监将林薇叫到办公室,这次的语气比以往多了几分实质性的重视,而非单纯的客气。
「林薇,数据核查的工作你已经完成得很好。现在竞标方案到了最关键的部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风险规避。」陈总监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她面前,「这是市场部和我们前期做的几版思路,顾总都不太满意。你心思细,看看能不能从里面找出我们忽略的盲点,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
这不再是简单的“跟着学习”,而是直接参与核心内容的完善。是顾夜沉的指令,还是陈总监在见识过她的“细心”后做出的决定?
林薇接过文件,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我会尽力的,总监。」
她回到工位,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文件。里面是详尽的市场分析、竞争对手评估、财务预测以及几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构想。以她首席攻略者的眼光来看,这些方案四平八稳,数据扎实,但确实缺乏足以一击制胜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点。
赵家既然能不惜代价安插内鬼获取信息,必然也对这块势在必得,很可能准备了更具冲击力的方案。顾氏如果只是跟随或者微创新,胜算并不大。
她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接下来的两天,林薇几乎将自己埋在了资料里。她不仅研究手中的文件,还利用一切公开渠道,搜集国内外类似大型综合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精髓。
她注意到,几乎所有现有方案,都集中在如何吸引高端消费群体,如何打造地标性建筑,如何引入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固然重要,但似乎缺少了对项目本身与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深度绑定,缺少一种能让评审方和公众都产生强烈共鸣的“灵魂”。
直到她看到一份关于本市未来十年城市规划纲要的辅助资料,其中提到了重点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和打造“24小时活力街区”的概念。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的思绪。
“镜城”计划!
为什么不将“星耀计划”不仅仅定位为一个商业综合体,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虚实结合、引领未来的“城市镜像”?利用最先进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空间之上,叠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数字创意层?
比如,购物中心不再仅仅是购物,可以通过AR技术,让商品“活”起来,讲述品牌故事,甚至让消费者参与虚拟定制;文旅街区可以根据时节和主题,变幻不同的数字景观,白天是古风画卷,夜晚是赛博朋克世界;办公区域可以引入最先进的虚拟协作空间,吸引顶尖的数字创意人才和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