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确定泄露的范围和源头。这篇文章虽然专业,但并未触及最核心的技术路径和财务模型,说明泄露者可能并非专项小组的核心成员,或者接触到的信息有限。
其次,回应必须精准、有力。仅仅口头反驳毫无意义,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那些技术瓶颈是可以被攻克,或者已经有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行动。她首先联系了技术部的吴工。
「吴工,那篇文章您看到了吗?」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看到了。」吴工的语气也很沉重,「来者不善啊。里面提到的几个点,确实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
「吴工,我记得上周我们和技术供应商A公司初步接触时,他们展示过一个针对高并发渲染的优化算法demo,效果非常惊人,正好可以应对文章里提到的数据延迟问题。虽然还没最终敲定合作,但这个demo的数据和效果,我们可以引用吗?作为我们技术可行性的佐证?」
吴工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理论上可以,但需要获得A公司的临时授权,而且只能作为技术潜力的展示,不能代表我们已经完全解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明白。授权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沟通。另外,关于硬件成本,我们之前不是讨论过一个与国内B厂商合作,利用其新型定制芯片来降低功耗和成本的方案吗?这个方案虽然还在初步设计阶段,但方向和前景是明确的,是否可以整理成一份技术白皮书概要,先行发布,展示我们的解决思路?」
「这个思路可以!」吴工的声音亮了一些,「B厂商那边我去沟通,争取拿到他们芯片的测试数据支持。」
挂断电话,林薇又迅速联系了市场部和公关部的同事,沟通危机应对的策略,建议他们准备一份基于事实的技术澄清说明,同时主动联系几家权威的科技媒体,准备进行正面引导。
她的思路清晰,行动迅速,仿佛刚才那一瞬间的慌乱从未存在过。项目组的同事看着她有条不紊地一个个打电话、协调资源,眼中的怀疑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或许,她真的不是泄密者?
然而,最大的难关,在于如何获得A公司的临时授权。这家国际巨头向来以流程繁琐、授权谨慎着称,24小时内拿到许可,希望渺茫。
就在林薇几乎要放弃这条路径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是林薇林小姐吗?」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
「我是,您是哪位?」
「我是A公司大中华区战略合作部的副总裁,David Wang。」对方自报家门,让林薇心中一惊。「我们关注到了今天关于顾氏‘镜城’项目的相关报道,也获悉贵公司可能希望引用我们之前的demo数据。」
林薇的心提了起来,对方消息如此灵通?是来兴师问罪,还是……?
「王总您好,确实有此意向,我们正在走内部申请流程……」她谨慎地回答。
「不必麻烦了。」David Wang打断她,语气出乎意料的干脆,「我们总部对‘镜城’概念非常感兴趣,认为它代表了未来商业地产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已经决定,无偿授权贵公司在本次公关应对中,使用那次demo的相关数据和效果展示。相关的授权文件,我已经让人发到你的工作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