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急!”喜鹊安慰他,“王妃娘娘还没发话呢!春纤姐肯定不会有事的!我听说,王妃娘娘把事压下了,说要细查呢!”
来喜这才稍稍安心,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塞给喜鹊:“这是我……我托人从外面买的桂花松子糖,春纤以前爱吃……你……你若有办法,偷偷给她……”
喜鹊接过糖,用力点头:“我想办法!” 两个小人物,在这压抑的氛围下,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微不足道却温暖的关心。
归朴堂:黛玉的静观与容嬷嬷的试探
归朴堂内,林黛玉听着紫鹃汇报容嬷嬷在针线房的种种举措以及府中的流言,神色沉静。她正在临摹一本字帖,笔锋沉稳。
“娘娘,这容嬷嬷一来就如此强势,怕是来者不善。”紫鹃担忧地说。
黛玉放下笔,用绢帕擦了擦手,淡淡道:“她是皇后娘娘身边出来的人,规矩大些,也是常情。针线房近日确是松懈了,紧一紧也好。” 她话锋微转,“春纤那边,饮食起居不可短了她的,找个由头,让雪雁悄悄去瞧一眼,别声张。”
“是。”紫鹃应下,明白娘娘这是要保春纤,也在暗中观察容嬷嬷的反应。
果然,次日,容嬷嬷来归朴堂回话时,便“无意”中提道:“……春纤那丫头,关了几日,倒是安静,每日饮食也照常送。只是老奴看她气色有些萎靡,年轻人,经些挫折未必是坏事,只是还需娘娘示下,该如何处置,以免耽误了绣活。” 她这话,看似请示,实则是试探黛玉的态度,也是提醒黛玉,春纤“耽误了”王府的活计。
黛玉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睫低垂,看不清神色:“嬷嬷费心了。既是绣线出了问题,自然要查个水落石出,方能服众。在她禁足期间,针线房的活计,嬷嬷还需多担待。至于春纤,年轻识浅,吃点苦头,长长记性也好。待查明了,再行发落不迟。” 她既肯定了容嬷嬷的“负责”,又坚持要“查明”,还将皮球轻轻踢了回去,让她“多担待”活计,分寸拿捏得极好。
容嬷嬷目光微闪,躬身道:“娘娘明鉴,老奴遵命。” 她心中冷笑,这位王妃年纪虽轻,倒是个沉得住气的。不过,她有的是耐心和手段。
小结:
容嬷嬷以其宫中专有的冷峻与严苛,迅速在北静王府的后院树立起无形的权威。她利用规则和心理压制,让针线房人人自危,并成功将春纤打入困境,试探着林黛玉的底线。小人物们在高压下艰难求生,彼此取暖。黛玉则以静制动,沉着应对。这场由绣线引发的风波,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失职问题,而是演变成了皇后与北静王府(通过各自代理人)之间的一次暗中较量。容嬷嬷就像一条潜入水底的毒蛇,耐心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而王府的这个夏天,注定因她的到来,而更加漫长和煎熬。接下来的调查,会走向何方?春纤能否洗刷冤屈?容嬷嬷又会使出怎样的后续手段?悬念迭起,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