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的目标:炼铁!

炉型选择: 基于现有条件(无现代设备、单人操作),初步选定结构相对简单、历史悠久的“土法小高炉”或“碗式炉”为蓝本。

炉体设计: 需要设计炉膛、炉缸、风口、出铁口、排渣口。考虑炉体强度、保温性能、密封性。图纸需细化,计算大致尺寸。

建造流程: 选址(靠近水源、燃料、避风)、挖掘地基、用耐火材料(混合粘土、砂石、纤维)夯筑炉体、阴干、烘烤定型。

分解目标三:解决关键工艺难点——鼓风与高温。

鼓风设备: 这是实现高温(铁熔点1538℃)的关键!需要强大的、持续的气流注入炉内助燃。传统风箱效率低下,必须创新!

林凡的创新方案(核心爽点): 磁力鼓风机! 利用磁力非接触式驱动、可高速旋转的特性,制作叶轮式鼓风机。构思:用木材或金属制作叶轮,将其置于密闭风箱中,通过磁力高速驱动叶轮旋转,产生强劲、持续的气流!这将是对原始技术的降维打击!

温度控制: 需要设计预热空气(将风口与炉壁废气换热?)的方案,提升热效率。需制作高温计(暂时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矿石状态经验判断)。

分解目标四:确立冶炼与锻造流程。

冶炼流程: 破碎矿石→与熔剂混合→铺柴点火→鼓风加热→投料→持续鼓风加热→出铁(液态生铁)→排渣。

锻造流程: 将生铁锭加热→锻打(去除杂质、渗碳)→淬火→回火→成型→打磨开刃。需要打造锻锤、铁砧等工具。

风险评估与预案:

失败风险: 炉体开裂、温度不足、出铁不畅、得到废渣。预案:小规模试验、备份材料、逐步优化参数。

安全风险: 高温烫伤、煤气中毒、爆炸。预案:严格操作流程、保持通风、制作防护用具(湿皮手套、面罩)。

小主,

资源风险: 燃料或矿石耗尽。预案:提前储备充足资源。

计划书初具雏形,林凡放下木炭,长长舒了一口气。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是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艰苦且充满未知挑战的过程,但他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