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航程,转瞬即逝。
“破浪号”如同一个沉默而忠诚的影子,始终与远方那艘三桅商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海况总体平稳,偶有微风细浪,均被“破浪号”优异的性能轻松化解。林凡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半巡航半警戒的状态,一边维持着航行,一边持续进行着见闻色霸气的扩展练习和武装色流动特性的微操打磨。
直到第四日清晨,当天际线不再是单调的蔚蓝,而是开始浮现出一抹朦胧的灰绿色轮廓时,林凡知道,目的地,近了。
他举起望远镜,焦距调整到极致。远方的陆地轮廓逐渐清晰——那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岛屿,沿岸地势平缓,植被茂密。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岛屿朝向这边的海岸线上,那一片密集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以及如同森林般林立的桅杆!一座繁忙的港口城镇,赫然在望。
前方引路的商船,明显调整了航向,船帆角度变化,速度稍减,正稳稳地朝着那港口驶去。
“谢尔兹镇……”林凡放下望远镜,低声念出这个从商船船员零星呼喊中捕捉到的地名。根据残存记忆,这似乎是东海一个颇具规模的海军基地所在地,也是许多航线的重要中转站。终于,要踏足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世界”了。
心中没有预想的激动澎湃,反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以及工科生特有的审慎。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执行预设的抵港前程序。
林凡没有急于跟得太近。他先是操控“破浪号”稍稍偏向外海,利用一段礁石群的阴影作为短暂遮蔽。
他熟练地收起了大部分风帆,只保留最小面积的辅助帆,使船速降至最低,如同随波逐流。
他取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略显陈旧且带有补丁的深灰色厚重帆布,迅速而仔细地覆盖在“破浪号”那流线型、但明显带有“手工定制”痕迹的船体关键部位(尤其是独特的磁力舵外部结构和部分金属加固件),进行视觉上的伪装,让其看起来更像一艘经过改装、但不算起眼的普通中型帆船。
“不屈”剑被他用布条缠绕剑柄,插入一个看似普通的木质剑鞘,背在身后。其他如弓箭、鱼叉等明显带有“荒野求生”痕迹的武器,则妥善收入舱内。
他迅速换上了一套相对整洁(但仍显粗糙)的鞣制皮甲,外面罩上一件普通的深色粗布斗篷,遮住了部分面容和身形。一个远航遇难后侥幸存活、船只受损、前来寻求补给的落魄航海者,是他为自己设定的初步身份。这样既能解释“破浪号”的某些独特之处(可推诿为自救改装),也能降低他人的警惕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