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廷行赏

接下来,便轮到了有功将领。

“骑都尉曹操,颖川破敌,东郡建功,奋勇当先,智勇可嘉!迁为济南相!”

曹操出列,朗声谢恩,神色从容。济南相乃二千石高官,掌一国之政,其父曹嵩的巨额“疏通”显然功不可没。

“佐军司马孙坚,南阳之战,每战先登,斩将搴旗,勇冠三军!阵斩贼酋张曼成,功莫大焉!迁别部司马,授官印!”

孙坚大步出列,声如洪钟:“臣!谢陛下隆恩!”别部司马,虽秩比千石,却已是能独领一军的实权职位,显然他在朝中通过某些与宦官的交情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志得意满。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或多或少都聚焦到了刘备身上。他的功绩太过耀眼,从北到南,几乎贯穿了整个平乱战争,且屡有奇谋,斩将极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礼宦官的声音再次响起,却让许多人竖起了耳朵,品咂着其中的意味:

“涿郡义军首领刘备,”——并未给予正式官衔,仍以其初始身份称呼——“本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虽出身宗室,然深明大义,于国难时挺身而出。涿郡斩程远志、邓茂,阻幽州贼势南下;颍川助皇甫、朱二将军解长社之围;冀州助卢尚书平叛,斩伪地公将军张宝;南阳助朱车骑克宛城,斩韩忠、赵弘等渠帅……”

功劳一一列数,清晰无误,引得阵中将士纷纷侧目,尤其是那些跟随刘备出生入死的幽燕旧部,更是与有荣焉,屏息等待着最后的封赏。

然而,那宦官话锋微妙一转:“……刘备虽勇毅可嘉,然究其根本,一赖陛下天威庇佑,二赖上官如卢尚书、朱车骑等调度有方,三赖同袍将士用命协力,方建微功。念其宗室之后,颇知忠义,特恢复其宗籍,录于宗正府,以彰皇恩浩荡。另,授涿县县令之职,加封安喜县尉,领安喜亭侯!”

旨意宣毕,场面有那么一刹那的寂静。

涿县县令?安喜县尉?还有一个亭侯的爵位?

这赏赐……不能说轻。县令乃百里侯,安喜县尉掌一部军事,亭侯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爵位。对于白身起家的刘备而言,已是跃升。而且承认其宗室身份,录籍宗正府,更是给了其一块极有价值的政治招牌。

但,相较于他那些横跨三州、斩将夺旗、甚至决定了数场关键战役走向的赫赫战功;相较于曹操的济南相、孙坚的别部司马;甚至相较于他阵斩张宝、韩忠、赵弘这等巨酋的功绩……这份赏赐,就显得格外“精巧”而“克制”了。

卢植军中的监军蹇图听到后,略带一丝明悟,感慨叔父们的手段高明:第一、强调了“上官调度”、“同袍协力”,轻描淡写地稀释了刘备的个人首功;第二、将其巨大功勋转化为对其“汉室宗亲”身份的“恩赏”和“抚慰”,政治意义大于实际军功酬劳;第三、涿县是刘备起家之地,派回去做县令,看似重用,实则是将其调离中央军系,打发回地方,且其爵位“安喜亭侯”的封地却在另一个郡,也就是中山国,职、爵分离,颇有深意。既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看,我们赏了,还是宗亲待遇),又巧妙地打压了与卢植关系密切、且可能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刘备,更回击了卢植之前的弹劾——你学生的功劳,我们就这样“公允”地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