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文渊书店

金钰面上故作为难,心中却乐开了花,与柜台后的赵柠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赵柠拨算盘的手都快出了残影,记录下的钱数不断攀升。

“诸位公子,诸位公子!请静一静!”金钰提高声量,维持着秩序,“承蒙各位厚爱,然本店本小利微,产能有限,为公平起见,一等‘凌云纸’与精装典籍,今日仍按排队顺序,每人限购三张纸、一册书!二等‘行云纸’与标准版书籍,每人限购十张纸、三册书。三等… …”他顿了顿,“惠及寒门之‘惠云纸’与普及版书籍,并不限购,但需登记姓名籍贯,以免有人囤积居奇,辜负使君美意。” 这限购策略,更是刺激了抢购热潮,仿佛买不到就是巨大的损失。

曹荃和王攸最终都心满意足地买到了心仪的精装《论语》和数张“凌云纸”,小心翼翼地让仆役捧好,脸上洋溢着一种将稀世珍宝收入囊中的喜悦和优越感。

曹荃得意地对王攸说:“待我回返东海,将此书呈于子仲兄,他素好藏书,见此必惊喜万分。刘备此处,倒是颇有些有趣之物。”

王攸亦笑道:“正是!日后我等书信往来,亦可改用这‘凌云纸’,方显身份。至于竹简缣帛,可弃之矣!只是不知,这平原国除了经典,可还有其他书籍?譬如某些孤本…”

金钰耳尖听到,立刻上前,故作神秘地低声道:“二位公子问得好。目前我社集中人力抄录经典,确实无暇他顾。且许多典籍深奥,即便刊印…呃,抄录出来,无人讲解,常人得了亦是徒然,甚至可能误解经义,反为不美。使君之意,学问之道,严谨为先,宁缺毋滥。故暂时只售定本经典。” 他这话,既是进一步麻痹这些士族,暗示知识垄断依旧牢固,也为后续的“拼音注音版”与“通俗解读版”书籍慢慢铺路——现在不卖,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谨慎”和“为你们好”。

曹、王二人闻言,更加放心,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刘使君考虑周详,正当如此!那些杂书,不读也罢。”

他们心满意足地离去,抱着用巨额金钱换来的“文化特权”象征,沉浸在轻便纸张带来的喜悦和优越感中,浑然不觉脚下知识垄断的基石正在被慢慢掏空。他们更不会想到,未来某一天,当一种带有奇特“注解”的书籍出现,能让即便不识字的稚童也能依葫芦画瓢地读出圣贤之言时,将会引起何等巨大的风暴。而那时,今日他们嗤之以鼻的“寒门”与“普通百姓”,或将真正拥有叩响知识大门的第一块砖石。

金钰和赵柠送走这批豪客,看着几乎被搬空的一等、二等货架,以及依旧堆得满满的三等货架,相视一笑。柜台后的钱箱,早已沉重得需要两人才能抬动。

“先生之计,果然妙绝。”赵柠轻声道,眼中闪烁着敬佩与兴奋的光芒,“彼等皆入彀中矣。”

金钰看着门外依旧熙攘的人群,微笑道:“非止文和先生之计,亦乃人性之常。我等只需投其所好,推波助澜即可。接下来,便是等待时机了。” 他所说的时机,自然是指那早已在计划中,旨在真正打破垄断的“拼音”与“注音版”书籍的推出之日。而今日这些狂热购买“凌云纸”和精装经典的士族豪强,他们的金钱,恰恰为那一天的到来,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