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公瑾相助

长江北岸,历阳军营。

时已入夏,江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和隐约的腥味,吹拂着岸边的旌旗。孙策按剑立于江边高地处,俊朗的面庞被江风吹得有些发干,眉头紧锁,凝望着眼前这条波涛滚滚、宛若天堑的大江。

自离开寿春,他以父亲孙坚之名和自身的勇武气度,一路招揽流民、豪杰,抵达历阳与舅舅吴景、堂兄孙贲会合时,麾下已聚拢了近六千人马,加上袁术所拨三千兵卒及吴景、孙贲原有部众,兵力已有万余。一时间,军容颇盛,士气高昂。

然而,这看似雄壮的兵力,却被一条长江死死拦住。对岸,刘繇麾下大将张英,凭借水军之利,牢牢掌控着江面,沿江设立营寨、哨塔,戒备森严。孙策军数次尝试打造舟筏,欲图强渡,不是被对岸的箭雨射回,便是被张英派出的小型战船在江心截击,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数月时间,便在这样无奈的僵持中流逝。锐气被消磨,粮草每日消耗,军中开始弥漫起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绪。孙策心如火焚,他仿佛能感觉到,身后那些追随他渴望在江东打出一片天地的将士们,那灼热而渐渐带上疑虑的目光。

“难道我孙伯符,竟要困死在这长江北岸不成?”孙策一拳砸在身旁的木栏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程普、韩当等老将站在他身后,亦是面色凝重。他们经历过大小战役,深知天险难渡,若无内应或水军优势,强行渡江无异于以卵击石。

“主公,”朱治走上前,低声道,“如此僵持,非长久之计。我军新附者众,久攻不下,恐生变故。必须尽快找到渡江之法。”

孙策何尝不知?他猛地转身,眼中布满了血丝:“法子?有何法子?难道能插翅飞过去不成!”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就在这时,吕范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帛书,脸上带着一丝希冀:“主公,有消息自江南来!”

孙策一把夺过帛书,迅速展开。信上的字迹熟悉而飘逸,正是他的总角之交、结义兄弟——周瑜!

信中,周瑜先是关切地问候了孙策的近况,表达了对他们被阻江北的担忧,随后笔锋一转,隐晦地提及自己已在丹阳,或可破解眼下僵局。

孙策看完信,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紧紧攥着帛书,因用力而指节发白。

“公瑾……是公瑾!”他声音带着激动,“他在丹阳!他叔父周尚是刘繇任命的丹阳太守!他有办法助我!”

众将闻言,精神皆是一振。周瑜之才,他们早有耳闻,若得他内应,局面或将彻底扭转!

“立刻回信!”孙策毫不犹豫,对吕范道,“告诉公瑾,我孙伯符如今困守江北,寸步难行,望他念在结义之情,助我过江!若能得入江东,必与公共享之!”

求援的信使,带着孙策全部的希望,秘密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