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维度法典解万界源流之秘,追溯第一因

万界源琉 厌秋笙 1574 字 1天前

《维度初解》的到来,如同在干涸的河床上掘开了通往知识海洋的泉眼。盟约的科研力量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效率投入其中,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试探,而是在一张逐渐清晰的蓝图指引下,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应用。

林昊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维度初解》中,关于“信息本质”与“维度势能溯源”的章节。这些内容深奥晦涩,远非基础的空间稳定或能量传输技术可比,它们直指维系维度存在、驱动信息流转的底层逻辑。

他端坐于静心室,心神完全沉浸在内宇宙中。那七颗星辰按照《初解》中描述的某种高维几何模型缓缓运行,彼此间能量流转的轨迹变得更加玄奥,隐隐与外界大宇宙的某些深层波动产生共鸣。原初之种的新芽轻轻摇曳,叶片上那些源自高维的法则丝线,在《初解》知识的“翻译”下,开始显现出更加具体的意义。

他不再满足于知道“如何”构筑高维结构,而是开始追问“为何”高维结构能够存在,信息为何会从高维流向低维,驱动这一切的最终源头是什么?

《维度初解》并未直接给出答案,但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思想工具和推演方法。它指出,所有维度,无论高低,其存在和运转都依赖于某种更基础的“支撑”,可以称之为“维度基座”或“信息基石”。而不同维度之间的信息流动,本质上是这种“基石”在不同层面的“应力”体现。

林昊尝试着,以自身内宇宙为微型实验室,以《初解》的方法论为指导,逆向推演。

他操控着一颗星辰,模拟其从能量聚集到物质凝结的整个过程,并不断放大感知,去捕捉这个过程中,最细微的法则变化和能量起伏。《初解》中提到,任何物质的形成、能量的流动,甚至法则的显现,都会在“维度基座”上留下极其细微的“涟漪”。

起初,他一无所获。内宇宙毕竟是他自身力量的衍化,其“基座”与外界大宇宙是否一致犹未可知。

但他没有放弃。他想到了原初之种,这枚源自未知、可能与“太初”相关的奇物。他小心翼翼地引动一丝原初之种的本源气息,融入推演过程。

就在那一丝太初之意参与的刹那,他感知中的一切都不同了!

在那颗模拟形成的星辰最核心处,在物质与能量都尚未完全分化的混沌之点,他“看”到了一点极其微弱、却仿佛贯穿了所有维度、连接着万物的……**“震颤”**!

这“震颤”并非物理上的振动,而是一种更加本源的、规则层面的“脉动”!它就像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宇宙的全息缩影,蕴含着无穷的信息与可能,正是这持续的“脉动”,支撑着物质得以凝聚,能量得以流动,法则得以显化!

“这就是……‘维度基座’的涟漪?”林昊心中震撼。他尝试将感知投向外界,投向静心室之外的真实宇宙。

过程更加艰难,外界的“噪音”太多,干扰太大。但他凭借内宇宙的共鸣与原初之种的引导,最终还是捕捉到了那一丝相似的、弥漫在整个宇宙背景之中、无处不在的“本源脉动”!

《维度初解》的知识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提供了分析这种“脉动”频率、强度、模式的理论框架。林昊如同一个 decipherer,开始尝试解读这“宇宙背景脉动”中蕴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