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静默与护佑

他话音刚落,丞相吕不韦便率先开口,肯定了此策“于民有利”,并表示丞相府会酌情协调资源,支持试点。

就连那几个平时喜欢唱反调的儒生,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几个关于石磨造价、管理细则的问题,并未刁难。

最终,嬴政端坐于上,听完各方意见,一锤定音:“准安秦君所奏。着少府、治粟内史协同丞相府,于咸阳近郊择地试行,务求实效,勿扰民生。”

“臣等遵旨!”相关官员齐声应诺。

事情……就这么顺利的定下来了?燕丹有些恍惚地退回班列,感觉像是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

直到散朝,钟声再次响起,百官依次退出大殿,燕丹预想中的“风暴”也始终没有来临。

他随着人流走出章台宫,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他忍不住加快脚步,追上几位平时以恪守礼法、直言敢谏着称的儒生官员,装作随意地搭话:“几位大夫请留步。”

那几位老臣停下脚步,见到是燕丹,神色如常,甚至带着几分客气:“安秦君有何指教?”

燕丹斟酌着词语,旁敲侧击道:“指教不敢当。只是……近日咸阳城内,可有什么……有趣的传闻风声?本君忙于杂务,倒是有些耳目闭塞了。”

那几位老臣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心照不宣的光芒。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抚须笑道:“安秦君说笑了。咸阳每日琐事繁多,无非是些市井流言,不值一提。我等身为朝臣,自当谨守本分,关注国事为重。”

另一人接口道:“正是。大王勤政爱民,虚怀若谷,近日更体恤安秦君研制新物、造福百姓之辛劳,实乃仁德之君。我等臣子,唯有效忠王事,方能报效君恩。”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回答了燕丹的问题(暗示知道些风声),又巧妙地将事情定性为“大王体恤臣子辛劳”,还顺带表了忠心,堵住了燕丹后续所有可能的追问。

燕丹不是傻子,话听到这个份上,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不是风声没传开,而是有人提前打了招呼,下了封口令!

而且这招呼打得极其高明,不是强压,而是引导,让所有人都心领神会地将那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解读成了“君王仁德体恤臣下”的美谈!

能做到这一点的,放眼整个秦国,除了王座上的那位,还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