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一看这架势,赶紧打圆场:今天咱们先互相了解。史密斯先生,要不您先说说设计理念?
史密斯侃侃而谈什么解构主义后现代美学,听得老师傅们云里雾里。王师傅忍不住打断,拐杖跺得咚咚响:说了半天,不就是把衣服剪破了再缝上吗?咱们这叫补丁,怎么到你们那就成了?
小主,
哄堂大笑中,史密斯团队的设计师丽莎不服气地拿出一件设计图:这是我们的最新设计,融合了中国元素。
王师傅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天,眉头皱得跟老树皮似的:这画的是个啥?跟蝌蚪找妈妈似的。
这是抽象化的龙凤图案!丽莎解释,脸涨得跟红布似的。
龙凤长这样?龙得腾云驾雾,凤得展翅高飞,这画得跟蚯蚓似的!
眼看要谈崩,铁柱赶紧提议:这样吧,咱们来个实操。老师傅们展示传统技艺,设计师们说说现代理念,找找结合点。
于是,车间里出现奇特的一幕:王师傅演示苏绣技法,一针一线如行云流水;丽莎在旁边用平板电脑记录,不时发出惊叹;小张和二狗在旁边当翻译,忙得跟陀螺似的。
慢慢地,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价值。史密斯团队被传统工艺的精湛震撼,老师傅们也开始理解现代设计的理念。
但融合之路并不顺畅。丽莎设计的一款衣服,要求在王师傅的绣花上加激光切割。王师傅一看就急了,胡子都翘起来了:胡闹!这么好的绣花剪破了,跟往名画上涂鸦有什么区别?
丽莎解释,手舞足蹈地:这是创造视觉冲击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碰撞?我看是碰瓷!
最后还是铁柱想出办法:要不这样,在绣花周围做切割,既不破坏主体,又能有效果。
试点成功后,效果出奇地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产能跟不上。手工制作太慢,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必须工业化生产!杨天宇提议,建新厂房,上生产线。
那不行!王师傅反对,工业化生产就失去手工的灵魂了!就跟用机器包饺子,能吃但没那个味儿!
双方又吵得不可开交。铁柱被吵得头大,独自到院子里透气。母亲正在院子里晒衣服,看他愁眉苦脸的,笑了:怎么?被吵晕了?跟同时听十台收音机似的?
铁柱叹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晾衣绳:一边要坚持传统,一边要现代化,难啊!就跟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似的。
母亲指着一件衣服:你看这件,机器纺的线,手工织的布,机器裁的片,手工缝的边。什么叫传统?什么叫现代?好用就是好道理。就跟做饭似的,电饭锅煮饭,柴火灶炒菜,哪个好吃用哪个。
这句话点醒了铁柱。他立即回去召开会议:咱们不争传统现代了,就来个中西合璧,古今并用!手工做不了的部分用机器,机器做不了的部分用手工。
于是,合作社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厂房拔地而起,引进先进设备,但同时保留手工车间。老师傅们负责关键技术环节和质检,年轻工人操作机器。
为了让老师傅们适应新环境,铁柱还想出个妙招:给每个老师傅配个年轻助手,美其名曰传承搭档。老教少手艺,少教老技术。
王师傅的搭档是小张。起初俩人跟冤家似的: 你这针脚跟蜈蚣爬似的!重来!王爷爷,这都什么年代了,差不多就行了!
但渐渐地,小张被王师傅的匠心感染,王师傅也从小张那学会用平板电脑设计图样。一老一少成了最佳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