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输机降落在国内某处绝密基地时,铁柱等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但迎接仪式简短而低调。 最高层级的领导亲自接见了他们,高度赞扬了他们在这次危机中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并代表国家和人民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随后,便是一段必要的隔离、休养和详细的行动汇报。
在此期间,关于南太平洋“异常地质活动”和“某私人岛屿因实验事故爆炸”的新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有限度地报道,真相被严格控制在最高层面。恐慌被悄然平息,世界仿佛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
一个月后,匠人村。
铁柱和他的核心团队终于回到了这片他们为之奋斗、并誓死守护的热土。得知他们归来,整个匠人村沸腾了!员工们自发地聚集在园区主路两旁,挥舞着旗帜,高声欢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崇敬!
“欢迎回家!铁柱总!”“欢迎英雄们归来!”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而热情的面孔,看着这片依旧生机勃勃、甚至因为经历了风雨而更加团结向上的土地,铁柱的眼眶湿润了。李哲、严教授、小陆等人也无不动容。就连一向冷峻的老刀,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
这里,才是他们的根,才是他们奋斗的意义所在!
回到指挥部,一切仿佛依旧,但又似乎有所不同。王胖子冲上来,给了每个人一个结实的拥抱,这个粗豪的汉子眼圈红红的,嘴里不停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很快,生活和工作重新步入正轨,但一些深刻的变化,已然发生。
匠人集团内部,成立了一个由李哲、严教授牵头,联合了国内外顶尖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科技伦理委员会”,负责对所有前沿研发项目进行伦理风险评估和引导。“星尘”的后续研究和应用,被设定了更加严格的安全规范和透明化准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星火计划”继续推进,但合作模式更加注重技术共享与本地化赋能,旨在真正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自身科技水平,而非单纯的技术输出。匠人集团与克虏伯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也更加深入和平等,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
铁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上,设立了“匠人科技创新基金”和“未来材料实验室”,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探索更加基础、也更加前沿的科学问题。他深知,只有根基深厚,才能无惧风浪。
那块变得温热的“涟漪”合金,被铁柱郑重地存放在实验室最核心的展示柜中,与“星尘”的第一块样品并列。它不再仅仅是一件历史的遗物,更是一个永恒的警示和一份跨越时空的传承——科技之路,需以匠心守护,以仁心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