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现在的模式,本质上还是名师+地推的传统模式。依靠几个金牌讲师吸引头部生源,再通过强大的地推团队收割腰部学生。”
“这种模式在过去十年很成功,但未来……”陈默摇了摇头,“……很难再有大的增长了。”
秦雅没有反驳,因为陈默说的,正是她最近一直在思考的瓶颈。
“为什么?”她下意识地追问。
“因为时代变了。”陈默一字一句地说道,“未来的教培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名师,而是产品化”
“产品化?”这个词让秦雅感到一丝新奇。
“对。”陈默指了指茶几上那份《终极密卷》,“名师是不可复制的,但标准化的课程产品,是可以无限复制的。”
“秦总您手下有几十个金牌讲师,但他们的教学风格、知识储备、课堂魅力都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启航的教学质量,是不稳定的,是高度依赖于人的。”
“而我的这套东西,它不是简单的讲义,它是一个标准化的教学产品。”
“你不需要找一个年薪百万的特级教师,你只需要找一个表达能力合格的普通一本毕业生,让他严格按照我的这套教学流程和话术模板去讲,他就能达到金牌讲师80%的效果。”
“这就是产品化。它能让启航在短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复制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伪名师,去抢占下沉市场。”
“秦总,您说,我这个想法,能不能帮您把续报率,提升30%?”
这番话,振聋发聩!
她作为创始人,太清楚名师对一家教培机构的掣肘了!
那些金牌讲师,个个都是大爷,薪资要求高,还动不动就带着生源跳槽。
而陈默提出的产品化这个概念,似乎就是解决这个行业问题的解药!
秦雅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少年,眼神变了。
她靠在椅背上,久久没有说话。
良久,她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那口气里,带着一丝挫败,但更多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
她重新坐直了身子,收起了所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眼神无比郑重地看着陈默。
“开个价吧。”她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这套课程体系,连同你这个人,启航,都要了。”
陈默笑了。
“秦总果然是爽快人。”陈默身体向后,靠在柔软的沙发上,重新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不过,我这个人,暂时还没有给人打工的想法。”他微笑着,婉拒了秦雅的招揽。
秦雅的眼中闪过一丝惋惜,但也没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