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莲公主府。
华碧莲从皇宫回来,饮了口茶,问长史陶莹:
“本宫让你送去韩家的礼可送了?”
陶莹答道:
“回公主,属下送了,但韩家不肯收,说是无功不受禄。”
华碧莲脸色一沉,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
“不识抬举!”
如今,母皇虽允她代理政事,但并未封她为皇太女。
虽说她上位的几率很大,但也难保那些皇室宗亲会因她的身世而发难。
她必须尽快丰满自己的羽翼,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
韩玉曾为帝师,又是文坛领袖,韩家有多人在朝为官,树大根深,若能拉拢过来,必是一大助益。
只是韩玉此人,油盐不进。
小主,
华碧莲闭了闭眼,又问道:
“此次乡试,可有出类拔萃的学子?”
韩玉这老东西拿不下,那就从这些年轻的文人入手,而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大多是韩玉的学生,没准能有意外收获。
陶莹答道:
“回公主,乡试尚未放榜,但据属下所知,国子监有四大才女,以蔡妍为首,此次乡试必能高中,接下来的会试应当也没问题。”
“另外,国子监最近新来了一位学子,名叫阮霏霏,据传此女才华横溢,不输四大才女。”
华碧莲放下茶盏,感兴趣道:
“哦?你说的阮霏霏可是写出以工代赈策论的那个?”
陶莹答道:
“正是。只可惜,她出身太差,背后没有任何势力。”
华碧莲意味深长道:
“有时候,微末的出身未必是坏事,这样的人更易拉拢。”
陶莹有些疑惑:
“公主,这种人即使有本事,要成气候,也是若干年后的事了,现在拉拢她们,有何益处?”
华碧莲道:
“不要小看了文人的影响力,你照本宫的吩咐去办便是!”
陶莹拱手:
“是,属下明白!那四大才女那边?”
华碧莲眉眼深沉,略思索之后,说道:
“卓家、上官家根基太深,都是母皇的忠心拥趸者,拉拢不易。至于蔡妍和李清,你找个机会,见见她们。”
“是!”
陶莹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