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学子连连点头,用汉语说:“我们部落以前造船都是靠力气,要是能用上这个原理,以后造大船就容易多了!”
学堂外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异的外国人。朝鲜使者穿着青色官服,正跟大明官员讨论关税政策;日本武士穿着黑色武士服,在兵器铺里挑选燧发枪;南洋商人裹着五彩纱丽,在绸缎庄里挑选布料。就连皇宫外的广场上,都有欧洲艺人在表演杂耍,引得百姓们阵阵喝彩。
南京的情况也不逊色。作为大明的陪都,这里的造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 —— 船坞里停着正在建造的新式远洋帆船,船长超过五十丈,能搭载数百人,还配备了新式火炮与导航仪器。工人们里,有大明的老工匠,有从美洲来的造船能手,还有从欧洲来的航海家,大家齐心协力,建造着能横跨太平洋、印度洋的大船。
“这船的龙骨得用最好的楠木,才能承受住海浪的冲击!” 大明老工匠对身边的欧洲航海家说。
欧洲航海家点头:“没错,我们那边的船也注重龙骨,但你们的造船技术更先进,尤其是这个水密隔舱,太厉害了!”
广州作为大明通往南洋的门户,更是热闹非凡。码头上,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商船来来往往,有的从南洋运来香料、珍珠,有的从印度运来棉花、宝石,有的从欧洲运来玻璃、钟表。海关官员们忙着查验货物,用永乐币结算关税,旁边还有翻译帮忙沟通 —— 这些翻译大多是 “万国学堂” 的毕业生,精通汉语、外语,是中外贸易的 “桥梁”。
在广州的 “万国客栈” 里,几个外国商人正围着一张地图讨论。“咱们这次从广州出发,沿着大明修建的航线,先到南洋,再到印度,最后到欧洲,肯定能赚大钱!” 一个商人兴奋地说。
另一个商人补充道:“别忘了,大明还会派船队护送咱们,不用担心海盗!而且用永乐币结算,比用金银方便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如今的大明,一个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王朝。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景象,离不开几方面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