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炅在南阳、襄阳先后阻击叛军,守住了山南东道的门户,后随郭子仪、李光弼反攻河北,在安阳中流矢而至溃败,他手下军士多有江湖豪客,军纪涣散,兵败之际大肆掳掠,鲁炅羞愧难当,竟服毒自尽了。
浑惟明在江南被永王李陵招为部将,后永王“东巡”意图谋反,浑惟明原本要做先锋,率震泽帮众攻打吴郡,却忽然一夜之间跑了个干干净净,以至率军前来的高适、来瑱轻松平定了叛乱。
震泽百姓传言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亲临浑惟明营帐,只一句话便退了数万大军,之后浑惟明再未露面,只在暗中操控整个江南漕运,虽无官职却家资巨万。
他的侄女俞兰棹一直经营她那江中蜃楼一般的巨舰“俞大娘船”,终身未再上岸。
至于卢玉铉、谢延昌、萧大有等人一直活跃在河南河北抗击叛军的战场上,不过史书中却未着一墨,彼等的事迹就此湮没无人再提及了。
大唐诸将:
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对叛军的实力严重估计不足,仅调高仙芝、封常清入朝,并未征调安西边军,等到战时不利再召边军回援时,两京已失。
率领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精兵万余人入关平乱的大将正是江朔的结义大哥李嗣业,李嗣业被任为镇西、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先后参与了收复长安和雒阳的大战,升为卫尉卿,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封虢国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身中流箭,在营中养伤。正月二十八日,突然听见发令的钟鼓声,李嗣业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几升而死。
当年江朔在山中遇见的守丧的来瑱,被朝廷任命为颍川太守。叛军进攻颍川,来瑱亲手射击叛军士兵,无不应弦而倒,叛军惧而称之为“来嚼铁”。
后鲁炅守南阳战事不利,调来瑱担任南阳太守再次稳住了形势,平定永王之乱时,来瑱亦有参与,后任河南节度使,累战因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御史大夫,封爵颖国公。
不想到后来罪权宦程元振,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坐罪贬为播州县尉,途中时赐死。
李光弼与郭子仪同一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世称“李郭”,善于出奇制胜,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然而他晚年亦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怕自己落得和来瑱、仆骨怀恩一样的下场,拥兵不朝。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惶惶不可终日的李光弼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另一员骁将仆骨怀恩随郭子仪出征,屡立战功,后为借兵回纥,仆骨怀恩出嫁二女和亲回纥,安史之乱中其族四十六人死于国难,可谓满门忠烈。
平定叛乱之后,仆骨怀恩拜检校左仆射、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太子少师,封大宁郡王。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怀恩遭到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反抗,为郭子仪所败,病死于鸣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