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李儒又从怀中掏出一些其他物品,展示给董卓看。这些东西显然是他为了说服董卓而特意准备的。
董卓凝视着这些物品,终于被李儒的诚意所打动。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李儒的建议。
于是,董卓迅速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与李儒一同走进了另一条密道。这条密道显然是李儒事先勘察好的,他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至于之前规划好的逃生通道,李儒毫不犹豫地将其托付给了徐荣。
徐荣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着刺史府的重要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朝着通道出口前进。当他们距离出口还有三十米的时候,徐荣突然停下了脚步。
张济见此情景,心中一紧,连忙快步上前,焦急地问道:“徐将军,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
徐荣的目光紧盯着手中的地图,眉头微皱,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通道出口的气味有些异常,这意味着在方圆五百米的范围内,集结了大量的马匹。”
张济一听,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苦笑着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梁王显然已经预料到了我们的动向,想要全身而退,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徐荣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传我命令,大军立刻展开成战斗队形,不得骚扰普通百姓。”
张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转身去传达徐荣的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调整着阵型,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一切准备就绪后,徐荣深吸一口气,决定亲自带领队伍,身先士卒地走出通道。他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神坚定,毫不畏惧地迈向未知的前方。
在距离出口五十米的地方,杨业和他的大刀营刚刚抵达,就收到了斥候的紧急汇报。
杨业毫不犹豫,立刻果断地命令大刀营发起冲锋,企图迅速封锁住那个缺口,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然而,杨业却低估了徐荣的实力和智谋。就在这关键时刻,他竟然犯了轻敌的大忌。
徐荣率领着他的方阵从洞口鱼贯而出,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惊人的速度和气势向杨业猛扑过来。
小主,
杨业完全没有预料到徐荣会如此果断和迅猛,一时间被打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