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看似平静的岁月里,苏宁正以超越时代的视野,有条不紊地编织着一张覆盖大明基础工业的巨网。
他深知,钢铁是骨骼,煤炭是血液,化工则是未来腾飞的翅膀。
而这一切的布局,不仅要推动大明的进步,更要确保最终的掌控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工业的成功,便是他苏宁的成功。
在钢铁领域,他不再满足于马鞍山铁厂现有的产量。
通过“工业空间”提供的优化高炉图纸和焦炭冶炼工艺,他让周正杰以“技术入股”的方式,逐步渗透控制北方的遵化、山西的潞安等几处官营大铁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表面上,这些铁厂仍隶属工部,实际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乃至部分核心工匠的管理,却已悄然纳入苏宁的体系。
产出的优质“钢材”,不仅供应军械局和“大明超市”旗下的农具工坊,更有一部分通过隐秘渠道,成为“工业空间”高精度加工的原料。
在采矿行业,淮南煤矿与山西煤业的成功模式被迅速复制。
借助“工业空间”提供的简易地质勘探技术和更安全的矿井设计方案,苏宁的触角伸向了山东峄县、河南焦作等新兴煤田。
他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由他控制的“大明超市”体系出资、提供技术,地方士绅或官员出面协调,利润分成。
一套标准化的采矿作业流程和安全规章被强制推行,大幅提升了采煤效率,也无形中确立了他在整个煤炭行业的技术权威和事实上的定价权。
最具前瞻性的,是他在化工领域的落子。
这在大明几乎是空白。
他以“制药”、“制皂”和“改善农肥”为名,在京城西山和南京龙潭悄然兴建了两座“研究院”。
从“工业空间”中,他拿出了基础的硫酸、硝酸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纸,以及氨碱法制备纯碱的简化流程。
这些在当代看来基础的化工技术,在此刻却如同点石成金的神术。
当第一批纯度远超自然的硫酸从玻璃器皿中流出,当雪白的纯碱开始小规模生产,意味着大明终于迈出了现代化学工业的第一步。
这些产品的绝大部分用途被严格保密,但其在金属提炼、药物合成乃至未来火药改良上的潜力,已为苏宁独家掌控。
整个布局过程,看似千头万绪,却在“工业空间”这个超级大脑的辅助下,显得井井有条。
“工业空间”不仅提供超越时代的技术图纸和优化方案,更能进行模拟推演,预判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和资源调配问题。
它如同一个最忠诚、最高效的智库和研发中心,确保苏宁的每一个决策都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和可行性分析之上。
数年间,一张以钢铁为骨干、以煤炭为能源、以初生化工为羽翼的近代工业网络,在大明的肌体下悄然生长、延伸。
朝廷诸公大多只看到“大明超市”的货品愈发琳琅满目,各地的矿场、铁厂效率有所提升,却鲜少有人能洞察到这背后正在发生的、堪称革命性的变化。
苏宁站在自己府邸那间布满图纸和模型的密室里,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已被各种颜色线条和符号标记得密密麻麻的大明舆图。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播下的工业火种,已不再是星星之火。
它们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蔓延,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彻底重塑这个帝国的命运。
而执火之人,必将执掌未来。
……
紫禁城的红墙虽高,却挡不住少年天子那颗对宫外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自倭岛风波平息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前往苏宁府邸“请教格物之理”,竟渐渐成了宫中心照不宣的惯例。
这一日,万历仅带着几名贴身内侍,再次轻车简从地出现在苏府门前。
他褪去沉重的龙袍,身着寻常富贵公子的澜衫,脸上带着宫中罕见的轻快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