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侯景:宇宙大将军

现在整个南梁的形式渐趋明朗,其他藩王已经被侯景平定得差不多了,还在负隅顽抗的只有荆州的萧绎、益州的萧纪、以及襄阳的萧詧,这其中萧绎离侯景最近,实力也最强。只要能把萧绎这个硬骨头给啃下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所以侯景收到任约的求救之后相当重视,他留王伟镇守建康,自己亲自带着大部队去增援任约。考虑到这次出征的重要性,侯景几乎带走了麾下所有水军,长江上各种战船首尾相连,声势极其浩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徐文盛的大部队驻守在芦洲(今湖北省鄂城市西,长江南岸),侯景到达西阳之后,派人绕到芦洲的上游,在北岸沿江修筑战斗工事,聚集战船,通过地利优势来压制住荆州大军。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之外,侯景这次还带过来一个秘密武器:徐文盛的夫人石氏。

徐文盛夫妻的感情非常好,他去宁州当刺史的时候,因为不想让妻子跟着自己在荒蛮地方受苦,就把石氏留在了建康。结果建康沦陷的时候,石氏没来得及逃跑,落入了叛军手中。

侯景当时控制了不少南梁将领的家眷,就是为了以后跟这些将领打交道的时候作为筹码使用。在评估之后,侯景这次没有选择用人质要挟的方式,而是直接安排了一艘小船石氏送还给徐文盛。

至于条件是什么,双方心知肚明。毕竟侯景现在打着朝廷的旗号,已经不是以前的叛军身份了,此次西征甚至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平定地方叛乱,在道义上不落下风。

这招攻心计果然见效,徐文盛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夫人还能完好无损地回来,不禁对侯景感激涕零,甚至还秘密派人到侯景的营中表达谢意。

按说此时侯景的水军冒险轻进到芦洲上游,部队前后明显脱节,正是用兵的大好时机,可惜徐文盛的心中私恩高过了大义,他虽然没想着投奔侯景,但也不好意思再跟侯景打仗了,于是不管众将如何劝说,就是死压着不肯出兵。

安抚住徐文盛之后,侯景又出了个险招。他派宋子仙和任约带着四百精骑悄悄绕到长江上游,直接去偷袭徐文胜身后的郢州州城。

郢州州城叫郢城,是在三国时期东吴夏口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整座城南依蛇山,北对沙湖,西临长江,所谓“依山傍江,凭墉藉险”,地势非常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常情况下想靠区区四百人就把这里打下来根本没可能,更别说外面还有无数荆州大军在戒备,稍有闪失就必败无疑。

而侯景之所以敢冒着风险绕过荆州军去偷袭郢城,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现在的郢城几乎是门户大开的状态,完全没有设防。

去年萧纶为了避免跟萧绎正面冲突,主动从郢州撤退之后,郢城就落入了萧绎的手里。萧绎随即任命自己的世子萧方诸为郢州刺史,负责镇守郢城。

萧方诸是萧绎的次子,今年十五岁,虽然非嫡非长,但由于他的生母王氏得宠,所以他一直要比大哥萧方等更受萧绎喜爱。前年萧方等死后,萧绎一点儿都没伤心,很快就把萧方诸立为新的世子。

由于萧方诸年纪太小,所以萧绎又把鲍泉派过来担任郢州长史,负责管理具体事务。

鲍泉虽然带过兵,但本质上还是个书生,行为举止略显文弱,萧方诸又是个熊孩子,每日里以欺负鲍泉为乐。鲍泉不敢得罪领导的公子,又仗着外面有徐文盛的大军保护,所以这段时间天天陪着萧方诸胡闹,根本没做任何防守准备。

四月初三的时候,阴雨晦冥,能见度极差,宋子仙和任约等人在天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郢城郊外。

有守城的士兵发现远处杀过来一队铁甲骑兵,感觉不妙,赶紧跑到州府去向鲍泉告急。结果一进屋,就看到一副名场面。

堂堂郢州长史鲍泉正四仰八叉躺在床上,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小朋友萧方诸则骑在鲍泉的肚子上,用五色彩线给鲍泉的胡子编小辫儿。

听完汇报,鲍泉根本没当回事,他觉得有徐文盛大军在外面挡着,侯景的人根本不可能跑到郢州来。

然而没多久,报警的人越来越多,鲍泉这才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赶紧下令关闭城门。

但现在关门为时已晚,宋子仙的骑兵早已冲进了郢城,径直杀奔州府。城里的守军毫无防备,没人敢上前抵挡。等鲍泉和萧方诸反应过来的时候,敌军都杀进院了。萧方诸吓得呆若木鸡,鲍泉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趴在床下企图蒙混过关。可惜他胡子上的五彩丝线实在太显眼,宋子仙一进门就看到了,当即把他从床底下揪出来,连萧方诸一起送给侯景报功。

这个间隙里侯景其实刚吃了个败仗。徐文盛虽然不想打,但他的帐下还有几个萧绎派过来的荆州将领,这些人实在看不过去徐文盛消极怠工的样子,于是在平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的带领下,各率所部去攻打侯景。

侯景的部将大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甫一交手就被荆州水军打得大败,辛辛苦苦修好的临岸工事也被拆了个干净。

正在侯景郁闷的时候,突然得到报告说宋子仙和任约偷袭得手了。恰好这时候江面刮起东南风,侯景当机立断,下令不用再管荆州军,所有船只拉起满帆,越过武昌直接西上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