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初见识原始蒸汽机 科技树亮起又一枝

要不怎么说,只有办实业才能救国,这点我错了。”

白娘子笑道:“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也不全是,主要是那个机器要烧柴火,柴火需求量还很大,运用成本太高了。

大多数的作坊不到应急的时候不会启用,并不是说这些作坊主都心善,都是像宋部长说的那样,是怕那些纺纱女子失去生计。

其实绝大多数的作坊主都没想这么多,不使用那机器,单纯的就是因为运行成本太高,用不起。两位也别争了,咱们继续说机器吧。”

程风笑笑:“行行,咱们还是说机器不说这事了。不过宋部长说的蒸汽机,还有八纱锭纺纱机,我还是想找机会见识见识。”

宋应星道:“明年我要进京参加会试,公子到时可以和我同路,我带你去江浙一带的纺纱厂看看。”

程风笑了:“那好,一言为定,明年无论如何我也陪你京城走一遭。”

袁老太爷又道:“说实在的,那机器用来带动机床,真的不怎么样,就像抽了风似的,时快时慢,加工啥零件都加工不出来。

不过用来带动冲压机倒是挺好,比以前的畜力带动效果好太多了。”

程风也就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辩,确实自己的理解也是错的,自然也就跟着袁老太爷的话题:“老太爷,你们试过用那蒸汽机带冲压机了?”

袁丙辰从兜里掏出两枚硬币,放在桌面上,朝着程风的方向轻轻一推:“风哥儿你自己看,你提供的那图纸,我们照着试做了,看上去挺不错。”

程风先拿起大的一枚银元仔细察看,背面的长城烽火台凸起明显,图案清晰。

正面有:一条稻穗和一条麦穗环抱着<中国华夏银行>六个字,中间是:<银一两>,下面有年号:黄帝4327年制

字体凸起圆润,颇具立体感,比同时代的欧洲金币做工精美多了。特别是外围那一圈的锯齿,在均匀的细锯齿条上,按照1357的顺序间隔出现一处粗锯条,确实很完美。

再看那小的一枚,除了背景图案改变成城门楼外,其他地方完全一样,只是中间的重量变成了<银五钱>。

“这两枚的重量准确吗?”

袁丙辰道:“托他们商队的人买了好几个地方的戥子核对过,准确无误,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略轻一厘。”

那是差不多了,自己这边的重量是按五百克一斤来算的,一两银就是33克。大明的重量是四百八十克一斤算的,一两银就是30克。

两枚银元的做工都很精致,只是那银元怎么看着有些变形?

“老太爷,我怎么感觉这银元不平整,它有些变形呢?特别是这个五钱的银元,变形都很明显。”

袁丙辰解释道:“风哥儿,这也是没办法呀,那银子软,做成硬币之后受到挤压就会变形,要想让它不变形,只能把这银元缩小变厚,不然解决不了。”

程风笑笑,两个指头掐住银元的中间,放在嘴上用力的吹了一下,再放耳朵里听动静,果然没有呜叫声。

程风知道是咋回事了:“这个银元变软的问题,回头我到你那里去,告诉你该怎么做,那银元才能变得坚硬。”

袁丙辰点头:“那行,风哥儿你抽时间去指导指导。还有一事,你提供的另外一份图纸,我们试制了样品,用是能用,效果也挺吓人。就是那管子不行,用不了多久就变形。”

程风笑笑:“老太爷,这个东西不适合在这里讨论,还是等我到你那里去的时候,咱们再当面研究如何?”

“那行,等风哥儿去了咱们再细谈。”袁丙辰懂了,这是在坐的人里面,有不可靠的人,风哥儿不想把那些神奇的东西暴露出来。

大少看向肖有让:“肖管事,你那边的生产情况怎么样?那皮鞋,皮靴,皮带,皮枪套,皮望远镜盒可生产完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肖有让站起身来:“公子放心吧。早就超额完成了,所有的数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完成了三成。我们现在都有时间为民间的百姓生产皮鞋了。”

大少点头:“那就好,你的皮草坊也要适当的扩大些,再增加一些工人,扩大一点规模,多培养一些新人,现在先组织一下人手。优先生产一万两千双,反帮的大头皮鞋,明年三月前要。”

看看所有的人都问过了。杜祖恩这才问道:“少爷,上一次下达的任务马上就要完工了。我们下一步该怎样做?”

程风想了一下:“这样,你们已经完成了生产任务的,就先增加八艘步兵运输舰,四艘两栖登陆舰。

等把这十二艘舰船造完,平均分配给东南两支舰队。你们就按照南海舰队的标准,从综合指挥舰,综合补给舰开始,再打造出一支舰队出来,我们马上就要成立北海舰队。

另外四处船厂已经完成生产任务的船坞,你可以和他们协调,提前把新任务安排下去。”

见大家都没事了,大少这才看着有些生产的宋应星道:“宋部长,现在没别的事了,先带我去看看你那蒸汽机如何,我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蒸汽机。”

宋应星站起身来:“我还以为你对那东西不感兴趣呢!走吧,我带你去看看。”

程风笑笑也站起来,然后才对种花桂英笑道:“桂英姐姐,先安排人去把红玉,金蝉,无艳,妇好,尚香,无疆,敬德,叔宝,宋玉成,古不知叫来,我找他们有事。”

“好的,我马上安排通讯员去通知他们。”

程风挥挥手:“姐姐你先忙着,别的事咱们抽时间再谈。现在我先陪宋部长去看看他的机械。”

几人走出会议室,程风对几人道:“ 我回去拿些东西,你们在大门口等我。”

宋应星拱手:“公子自便就是,我等在外等待就是。”

回到宿舍,程风把绘制好很久的,四种不同时期的蒸汽机图纸和简化版的蒸汽轮机图纸装进背包里,这才朝大门走去。

离开学校,宋应星,袁丙辰陪着程风来到机械厂,两人带着程风来到冲压机外,看到正在那里试作业的蒸汽动力冲压机。

程风这是第一次看到那个方头方脑的原始版蒸汽机。小心的围着那蒸汽机看了一遍,大少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大号的风箱,只不过把风改成了水蒸气而已。

而且还是一个单臂的,难怪都用上了高压力的锅炉,依然做不出大功率来。

不过这东西虽然简单,但对于不需要连续动作的压力机来说确实很好用的,一个简单的蒸汽动力,赶得上五六头牛的力量了,

宋应星等程风里里外外的看了好几遍走了出来,这才笑问:“怎么样,公子可看得懂其中的门道。”

程风无语,看着宋应星说道:“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去研究吗?看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

宋部长你确定这东西是早就有,真不是你发明的?那你可知道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谁?”

“我骗你干啥?又没什么好处。这东西真不是我发明的,我也是在江浙一带的纺织作坊游历时见到的,具体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没人知道。”

程风笑笑:“到底是谁发明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个现成的样板,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机器,那就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说明咱们不需要去做从0~1的突破,而是需要去做从一到无限的改良。

正好,我这里有现成的图纸,就是在你这个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的过程和成果。

宋部长你好好研究研究,先把你这个蒸汽机算做是蒸汽机1.0版本,我这里还有比你的1.0版本稍微好一点的改良2.0版,还有在2.0版的基础上改进的3.0版,然后就是在3.0版的基础上进行再优化的4.0版本。

你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图纸,从2.0版开始做,一步步的了解蒸汽机的动力是如何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增强起来的。

等你把2.0版,3.0版都做一遍后,就可以做4.0版本的实用型蒸汽机,只要你能做出4.0版本的蒸汽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蒸汽机为动力,制造出新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车>。

有了蒸汽机车,我们的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为之改变,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神奇的发现,咱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

另外,除了这种活塞式蒸汽机外,还有一种工作效率更好的蒸汽机,叫蒸汽轮机。

汽轮机比这活塞式的工作效率更好,你也可以看一看,照着图纸,缩小比例先做个模型出来看一看效果,如果能把这蒸汽轮机也搞出来,那咱们的船就真的可以横行四海了。

除了蒸汽机外,那锅炉的研究也不能停,现在的锅炉压力才达到十五斤,压力还是太小,如果能让现在的锅炉压力翻一倍,达到三十斤的压力,应该才算勉强达标。

小主,

这蒸汽机的最核心技术说来说去还是锅炉,没有一座能提供超高压的锅炉做动力支撑,这蒸汽机技术再好都没用。

不管今后的技术如何发展,哪怕蒸汽机最终会被淘汰,但锅炉也不会。”

宋应星接过程风手里的图纸,在桌面上铺开,一份一份仔细的查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三份图纸的设计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上面增加了好多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

从这三份图纸的难易程度来看,那就是一个蒸汽机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又拿起另外一份汽轮机的图纸查看,这蒸汽轮机与那活塞式蒸汽机,完全就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可思议的宋应星,抬头看看这个半大小男孩,觉得他就不是个凡人,他应该就是神话中的人物,要不是自己肉眼凡胎,估计能看到他的脑袋上闪耀的神光。

宋应星哪里知道,他眼睛里如神话人物般的人家,并不是个发明家,他只是一个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践行者。

看过了图纸,里面有好多东西看不明白,被新知识雷得外焦里嫩的宋应星只能放下面子,拿起图纸旁边的设计说明书,一条一条的往下看。

虽说他看不上这大白话写的说明书,一点文采都没有,但是他所不理解的东西,却很容易在这些大白话的说明条款中,读出其中的原理来。

他突然发现,这种技术类说明的文字介绍,好像大白话写出来是比文言文的好理解。

这样的大白话说明书,别说是读书人,就算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听别人读,也能理解到条款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