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许伤害圣上及其家人的性命!第二,要妥善安排好圣上的起居饮食,标准一切遵循帝制,第三,待圣上百年后,也需按帝王标准下葬!”
三个条件,没有一条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连徐允桢听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李国桢真乃忠臣也!
其实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李国桢被闯军俘虏后,李自成要求他投降,他也据理力争提出了三个条件,同样每一条都是在替崇祯考虑。
李自成答应全部条件后让其下跪,但李国桢仍不从,于是又以身家性命相威胁,他仍不跪,最后拿屠城来威胁他,才迫其跪下。
只看以上几条,每一条都足以证明李国桢是大明的忠臣!但事实上,其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却并不好!
这又是为何呢,只因这个人除了上面几件事情尚可拿上台面外,其他简直就一无是处了!
崇祯让他操练京营,而他只会中饱私囊,闯王攻城时,崇祯问他大军在哪,他竟说无人肯听他的命令!
这是一军主帅说得出来的话吗?在其位上,不谋其事,即使事后替主子求来一个体面,又能说明什么呢?而且就这些也不一定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另外也有可能是李国桢想冒险赌一把,万一李自成为其忠心而感动了呢?说不定还会委其重任担当。
“可以,襄城伯即使不提这三个条件,本国公也定会为皇上力争!”徐允桢也不知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套话。
当晚,京营新军便完成了重组,改为大周军,仍称京营,正副统帅名义上为徐允桢和李国桢,实际上一切行动由尚可喜来指挥。
天亮时分,李国桢便带着少量京营兵先往西直门而去,守城卫兵不疑有它,便放其进了城。
哪知李国桢带兵进城后,迅速翻脸,立马占领了城门,接着早已守在不远处的徐允桢和尚可喜带着大军陆续进城。
当京营的士兵大量出现在京城的街道上时,许多人还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徐允桢、李国桢、尚可喜带兵直扑紫禁城,此时正值朝会结束,一些大臣正往宫外走。
“什么情况?”刚出午门的官员们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