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消息迅速扩散,盛世烟花

“啧啧,肠粉缩水,卖隔夜粥,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嘛!”

“活该!消协管得好!不然我们这些老客也被当猪宰了!”

“还是隔壁李记实在,冬冬那姑娘多勤快……”

隔壁的李记蒸饺,此刻却是另一番景象。

虽然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几张桌子坐满了人,门口还有人排队。

老板娘李冬冬,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扎着利落的马尾,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手脚麻利地招呼客人、端茶倒水。

她的丈夫杨海洲则在后厨,锅铲翻飞,一笼笼热气腾腾、皮薄馅大的蒸饺不断出炉。

芳姐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忙碌的李冬冬,笑着打趣:“冬冬啊,你从大陆茂名农村过来,开了这么家蒸饺店,真是赚到了啊!生意这么好!”

小主,

李冬冬腼腆地笑了笑,用带着粤西口音的粤语回道:“芳姐说笑了,还是邵先生的政策好。他引来了这么多外国客人,没有邵先生办的这个购物节,没有消协的推荐,我这小店哪能有这么好的生意?”

“是啊,我听说那些日本、韩国的客人,都说你们家的蒸饺味道正呢!”

芳姐颇为感慨:“不过你也说到点子上了,邵先生真是我们港岛的福星。冬冬,你以后可不能学隔壁老王,那老小子黑心,把老顾客当猪宰,活该倒霉!”

李冬冬认真地说:“芳姐您放心,店里的每个蒸饺都是我和海洲天不亮就起来亲手包的,用的肉和菜都是当天新鲜的。”

“我们还打算下个月回趟茂名老家,把我爸妈接过来帮忙。我的蒸饺手艺就是跟我爸学的,他的手艺比我好多了,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尝尝!”

“那感情好,我一定来捧场!”芳姐笑得开怀。

周围的熟客也纷纷起哄:

“冬冬勤快,海洲踏实,这小两口真是绝配!”

“海洲啊,你小子娶到冬冬,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祖坟冒青烟喽!”

杨海洲从后厨探出头,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挠了挠头。他是个老实人,不然也不会愿意用妻子的姓氏来命名这家小店——“李记蒸饺”。

就在这时,几位穿着消费者协会制服的工作人员往这边走来。

隔壁的王荣驰看到,还以为冲自己来的,心中一喜,连忙迎上去,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几位阿Sir,是不是搞错了?我……”

为首的消协负责人张溪凌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便径直走向李记,朗声道:“李记蒸饺的负责人李冬冬女士在吗?”

李冬冬连忙上前:“在,在!张主任您好!”

张溪凌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拿出一份盖着红章的证书:“经过消费者协会综合评估,以及大量游客和本地顾客的积极反馈,确认李记蒸饺在过去一年经营规范,食材新鲜,服务优良,鲜有投诉。其蒸饺产品极具港岛本地特色与广府风味,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现决定:将李记蒸饺的星级评定,由三星提升至四星!并正式纳入‘港岛食肆二档推荐名录’!”

这话让王荣驰听的咬牙切齿,他十年老店,去年四星的时候,都没进入这个推荐目录,没想到这个“李记”才开一年多就进了。

然而,小小的李记蒸饺店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恭喜冬冬!”

“实至名归!”

“李记好样的!”

李冬冬激动得眼眶都红了,接过证书,连连鞠躬:“谢谢!谢谢消协!谢谢张主任!谢谢各位街坊老顾客一直以来的支持!更要谢谢我老公海洲!最最要感谢的,是邵先生!是邵先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在港岛过上好日子!”

然而芳姐坐在窗边,听着李冬冬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话语,看着眼前这充满烟火气的热闹场景,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她是老港岛人了。

五十年代初,她才十岁,跟着父母从内地过来。

她亲眼见证了港岛最黑暗的岁月。

五六十年代,黑警横行,收保护费如同家常便饭。

七十年代,黑帮割据,街头火并时有发生。

洋人趾高气扬,华人中的有钱有势者也常常骑在普通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在港岛讨生活,尊严是奢侈品,大多数人只能谨小慎微,自扫门前雪。

可是,从八十年代初,那个叫邵维鼎的年轻人回到港岛之后,一切好像真的开始变了。

港岛拥有了自己的、响当当的品牌!

“MADE IN HONG KONG”不再是廉价代工的标签,斯沃琪手表、屈臣氏美妆、非常可乐……这些牌子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连日本人似乎都斗不过邵先生。

屈臣氏的绿色招牌出现在港岛各个街口,大家能买到好用又实惠的药品,以前只有去老字号中药堂才能配到的方子药,现在屈臣氏也能买到品质保证的成品。

她儿媳妇生了孩子,喝的就是屈臣氏的奶粉,健健康康的。

她那个儿子,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