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袋鼠们登陆爪哇

张弛仿佛看穿了众人的心思,他站起身,走到墙边巨大的地图前手指点在南洋广袤的疆域上。

“毁灭与建设,本就是一体的两面。”他背对着众人道,“我们在外面做的,是为了扫清障碍,赢得空间。而真正的根基,在我们自己家里。”

同日稍晚,第一次召开的国家建设委员会会议上。

宽敞的会议室里,长条桌旁坐满了负责工业、交通、农业、财政等各部门的官员。

张弛坐在主位,听着各方面的汇报。

“……大统领,各位同僚。”负责城市建设的部长指着墙上的规划图。

“随着移民数量持续增加,以及工业化进程加速,各大主要城市,如首都、汴州城(原曼德勒)、密州城(密支那)、曼谷、吉隆坡等,以及内陆新兴的工业市镇,都面临着巨大的住房压力。

新建住房需要海量的砖瓦、木材,以及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

“光是住房还不够,”张弛看向文教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接口道,“配套必须跟上。

大量的移民家庭涌入,托儿所、小学、医院诊所、菜市场、供销社…

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否则城市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

接着张弛环视全场,直接定下了未来几年的基调。

“诸位,从今年,45年开始,到48年,我准备将其称为我们南洋合众国的‘大移民大发展阶段’。”

对于张弛这个熟知未来发展的穿越者来说,他有信心这几年是南洋最安全,最不受外部影响的发展阶段。

冷战初起,白鹰的目光将被欧罗巴牢牢吸引,柏林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会让东西两大阵营都无暇他顾。

“我们这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从民国,尽快、尽可能多地吸收移民。

目标是在这三到四年内,引入1000万到2000万的华人同胞。”

这个夸张的数字让在座的一些人微微吸气。

但这却是必须的,甚至可以说,无论有多少困难,南洋都必须在吸收移民这件事上全力以赴。

“同时……”张弛继续道,“我们要在这些移民中,以及我们原有的本土华人基础上,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初步转化、培养出至少800万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这是支撑我们未来工业化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