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原来告别也有回音

这种菌群,能够稳定情绪,降低焦虑,简直是社畜福音。

自从共生菌群扩散到南极科考站后,那些被感染的实验用雪兔,一个个都变成了“佛系兔”。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兔子不仅情绪稳定,还能通过鼻息频率影响人类脑波,使焦虑值下降40%。

这简直是商机啊!

有人提议提取基因序列,批量生产“快乐兔”,让全世界人民都摆脱焦虑,实现共产主义(开玩笑的)。

诺亚没有阻止,因为他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复制的。

他悄悄地调整了洋流震动背景值,使菌群在人工培养环境中迅速失活。

果不其然,项目最终失败了。

但一名退役军医,带着一只感染兔回到家乡养老院,意外地缓解了多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混乱。

论文发表后,“治愈伙伴计划”升级为全球政策。

诺亚站在极光下,看着漫天绚烂的光芒,低声说道:

“真正的疗愈,从不允许被占有。”

这话说得有点儿装逼,但他觉得挺有道理的。

另一边,繁星正盯着“地球之眼”的数据面板,眉头紧锁。

“地球之眼”是安装在全球各地的天文望远镜的总称,用于监测宇宙中的各种异常信号。

繁星发现,“地球之眼”的晶纹旋转速度加快了,而且与某些古老的节律吻合——那是母碑系统崩溃前最后传输的校准码。

这玩意儿要是上报上去,肯定会引发新一轮追寻源头的热潮。

到时候,指不定又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繁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掩盖痕迹。

她将自身残余信号伪装成地磁噪声,反向注入全球天文台的背景数据流。

几天后,一名实习生在清理冗余文件时,误触播放键,听到了一段长达十七秒的“空白录音”。

这段录音里,藏着极其微弱的摩斯码:

“别来找我,我在看着你们长大。”

实习生以为是恶作剧,随手转发进了论坛。

没想到,这条帖子瞬间火了!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开始用身体动作复现这段节奏——有人眨眼,有人敲桌,有人踩脚踏车发电打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人知道这段节奏的含义,但他们都说:

“做这个的时候,心里特别安静。”

也许,这就是母碑系统最后的温柔吧。

与此同时,周启明正划着一艘破旧的木筏,沿着亚马逊河一路向下漂流。

他离开了雨林,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不再是火种档案馆的守门人,而是一名流浪语脉记录员。

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记录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声音,每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