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得常所愿内务府改革

乾清宫的会谈结束后,内务府的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宫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一而同的凝重表情。

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侧目观察,却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回想着那扇朱红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闭时,将一场足以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密谈隔绝在了内外。

"诸位大人......"一位满面愁容的老官忍不住开口,声音却细若蚊蝇。

"噤声!"一旁的上官猛地回头,眼神锐利如刀,"回去再说!莫做如此状态。"

"大人们自有计较,轮不到咱们置喙。"

霎时间,原本就压抑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官员们各自散开,却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回头张望。

内务府总管大臣马佳绍英的身影早已离去,但那压抑的气氛,似乎还在每个人心头盘旋。

隆裕皇太后坐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此刻还心有余悸,面对与袁世凯的谈判还心怀忐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

而侍候在殿内的一众太监噤若寒蝉。

内务府值房内,往日里总是人声鼎沸的大厅此刻安静得可怕。

官员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却都低着头,避免与他人的目光相接。偶尔有人咳嗽两声,也会引来周围几道紧张的视线。

"马佳大人还没回来?"一位司官小声问道。

"嘘!"旁边的同僚立即制止,"大人们自有安排,咱们......咱们等着就是。"

"况且不过是陪同醇亲王接见几个西洋医生。"

角落里,几个心腹官员聚在一起,神色慌张地低语着。他们时而看看紧闭的正门,时而瞥向窗外来往的太监,每个人的手指都在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

"如今这般情形......这次怕是动真格的......"

"别胡说!"

争吵声戛然而止,因为所有人都听到了门外传来的脚步声。众人立刻正襟危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当进来的只是送茶水的太监时,又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随即又因为这明显的如释重负而感到羞愧。

整个紫禁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往日里在宫墙间穿梭自如的太监宫女们,此刻都放轻了脚步;巡逻的侍卫们也比往常更加警觉,时不时投来警惕的目光。

在乾清宫前的广场上,几只麻雀落在金砖地上觅食,却不见平日里嬉戏的太监们驱赶。

远处的乾清宫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却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肃杀之气。

"听说......总管大臣下令内务府要裁撤不少人......"

"嘘!别说了!"

这样的窃窃私语在不少宫女太监处都能听到,却又在有人靠近时立刻消散。整个紫禁城就像一锅即将沸腾的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汹涌。

内务府的值房里烛火渐渐亮起。几位高级官员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却都沉默不语。桌上摊开的账本无人翻阅,茶水早已凉透。

"马佳大人怎么......"一位司官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沙哑。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众人立刻起身,却在看到来人时又都愣住了——派去打听的心腹太监。

"可有什么重要消息?"

"诸位大人,"来人微微鞠躬,声音低沉,"马佳大人与醇亲王已各自离宫,并未向左右透露半分会谈结果。"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官员们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焦虑与不安,都隐约的察觉到了什么。

"都联想到皇太后送别袁世凯离宫时的场景,想来皇太后对于商谈结果不甚满意。"

"袁世凯啊袁世凯..."隆裕皇太后对着铜镜中自己苍白却端庄的面容轻声呢喃,镜中倒映出今日隐约可见袁世凯仪仗队缓缓离去的场景。

今日会面时,这位民国大总统承诺保留皇室优待条件,帮助皇室在内务府树立权威使之听从皇室指令,但却要求皇室妥协民国政府对内务府进行"财务审查改革"。

隆裕太后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知道,这是袁世凯借机削弱皇室在内务府权力的第一步。

"醇亲王,你看这公文。"次日乾清宫内,隆裕将一叠盖着民国政府大印的文件推到醇亲王面前,"袁项城要派他的心腹进驻紫禁城。"

隆裕故意提高声调,好让门外候着的太监们听得真切,"这...这如何使得?"

醇亲王载沣接过文件,眉头紧锁:"太后娘娘,这是公然干涉我大清内政!当真一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留吗?"

载沣故意将"大清"二字咬得极重,眼神却悄悄瞥向站在一旁的马佳绍英——这位现任内务府总管大臣正低头记录,嘴角却浮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哀家岂能不知?"隆裕突然拍案而起,惊得廊下的太监踉跄后退,"可那袁总统说...说若不从,就要削减皇室经费!"眼中瞬间涌上泪水,"祖宗基业,难道要断送在哀家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佳绍英适时上前一步:"启禀太后,奴才以为,不妨先让民国官员进驻。奴才已拟好名单,那些贪墨之徒..."他压低声音,"正好借刀杀人。"

紫禁城内务府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袁世凯同隆裕皇太后商谈后,回到中南海大总统府,第二日便以民国大总统的名义派遣民国政府官员代表进驻紫禁城并发行文——正是袁世凯的心腹、总统府秘书厅秘书阮忠枢。

他身着笔挺的西装,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内务府朱红的大门。

另外还有十几名身着制服的民国官员陪同特派员阮忠枢协助工作。他们身后跟着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气势汹汹地跟在身后,整个皇城为之震动。

"阮大人,这边请。"内务府太监王有全弓着腰迎上前,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早已接到马佳大人的指令:这位袁总统的"屠夫",今日要做什么全力配合。

阮忠枢在内务府值房落座后。

"阮大人!"醇亲王载沣闻讯赶来,假意挡在阮忠枢面前质问,"这内务府乃祖宗家法所系,如今更是心系皇室生存根基,尔等是否太过莽撞?"他的声音慷慨激昂,却悄悄给身后的马佳绍英递了个眼色。

三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无需多言便已心领神会——一个要借机掌控皇室财务审查之权,一个要清理蛀虫保住皇室根基,进行妥协。

"阮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载沣拱手问好,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内务府事务繁杂,还望阮大人多多指点。"

阮忠枢放下茶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载沣王爷客气了。大总统特命在下协助整顿内务府,还望王爷多多配合。"

他故意加重"协助"二字,眼神却锐利地扫过载沣身后的内务府官员们——那些人个个面如土色,手足无措。

"那是自然。"载沣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只是内务府向来事务繁琐,其中难免有些......"他故意拖长音调,看向阮忠枢,"误会。"

"误会?"阮忠枢冷笑一声,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账本,"那这些账目上的'误会',王爷可要给在下一个解释。"

阮忠枢甚至在内务府内前大声呵斥:"内务府历年亏空究竟几何?今日必须交代清楚!"

阮忠枢翻开其中一页,"广储司去年采购的御用瓷器,为何比市场价高出三成?会计司的银库流水,又为何少了二十万两?"

"其中还有多处账目详情,需要在下一一复述吗?"

满座内务府官员顿时哗然。

广储司官员惊讶于民国政府竟然了解其中账目详情,不由的狐疑究竟是从哪里泄露的?

载沣却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竟有此事?阮秘书,这......"

"王爷不必惊慌。"阮忠枢合上文件,目光如炬,"大总统的意思是,要彻查到底。那些贪墨之徒,一个都跑不掉!"

"一定还皇室一个体面。"

马佳绍英会意,立即捧出一叠内务府自有账册:"这是近年来的收支记录,若有差错,自当由内务府自行查处。"

载沣面露难色,"有些账目涉及宫闱秘事,还望阮大人海涵。"

"少跟我来这套!"阮忠枢上前一把夺过账册,"本官奉大总统之命,就是要查个水落石出!"他翻开账册,厉声道:"查查着这银子流向了何处?"

"王爷与皇太后也可与民国政府得到的账册明细对比一番之后,在下结论,是否需要民国政府的协助?"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紫禁城在内务府之事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权力博弈:

隆裕皇太后则每日以泪洗面,在接待遗老遗少时不断重复:"哀家何尝不想保全祖宗基业?奈何袁世凯逼人太甚...在官员面前表现的如此软弱。"

明面上阮忠枢以"民国政府特派员"身份,强势接管了内务府的财政大权。他亲自坐镇广储司,将账册堆积如山的案几拍得啪啪作响:"这些账目,必须重新核算!"

同时将内务府涉事官员一律限制出北京城,而反应强烈的高官当场羁押,随着查封库房时搜出价值连城的珍宝;

"阮大人,这......"内务府主事颤颤巍巍地递上一张银票,"一点心意,还望大人高抬贵手......"

"放肆!"阮忠枢猛地拍案而起,"在本官面前还敢行贿?来人,把这个贪官给我押下去!"他故意提高声调,好让门外候着的太监和官员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暗地里:马佳绍英早已准备好"贪腐证据",精准指向那些互相勾结的顽固派;

载沣适时出现,故作焦急地劝阻:"阮大人息怒!这......这毕竟是我大清的内务府,还望大人给个面子......"

"载沣王爷,您这是要包庇贪官吗?"阮忠枢冷冷地看向载沣,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默契,"大总统可是特意交代,在下要秉公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