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我的奶奶

人和往事 忆谋 2171 字 6个月前

再一次,她的娘家人来接她,这次是有生孩子的,一架车上坐了老人、孩子,车上还放满了送中米的篮子。车到乡医院的小路上,奶奶看我胳膊上白白的汗碱,小孩子疯得就是汗多,就沾了唾沫给我擦,娘俩都不嫌脏。

因为提前送了信,一顿大席饱三天,大人们哄骗小孩,前几天都不能吃饭的。我跟着奶奶去送中米,到了人家家里,厨屋门前就是一个大缸,里面满满的红糖水,大米熬的,红色的黏糊糊甜丝丝,是给远来的客人解暑解渴喝的,喝点红糖水,等着吃大席。忘记了来时吃没吃早饭,反正到了人家里,就是渴了,舀了碗红糖稀米饭就喝了下去。喝了一碗以后,玩了一会,真是好喝,又来喝一碗。这就到了吃大席的时候了,此时的我喝了个水饱,摸着滚圆的肚子怎么也吃不下平常难以吃到的鸡鱼肉蛋了。从回来的路上,到回到家里,我的奶奶就在叨叨:这孩子,大席不吃,喝个水饱,咱这不是亏了,我一个老太太咋也吃不过来。

又到吃大席的时候了,不是送中米,是喝喜酒,奶奶也早就吩咐,多吃肉多吃菜。到了开吃的时候了,首先上桌的是凉菜,凉拌黄瓜是免不了的。也许是留着肚子吃大席的缘故,我是真饿了,看到拍黄瓜过来,逮着放在我面前的酸溜溜甜丝丝的凉拌黄瓜就是一顿猛吃,风卷残云,等到鸡呀肉呀的上来,我的小肚子就被凉拌黄瓜撑得差不多了,看着鸡鱼肉蛋的也就吃不了多少了。这一次,又被我的奶奶叨叨:这孩子,你逮着个黄瓜吃啥,没吃过东西似的,肉吃不了鱼吃不下,咱这不还是亏了。

我小的时候,苦日子里,回忆起来的很多和吃有关。那时的农村,那时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

我奶奶是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待到我记事的时候,她就坐在家里,也不要她出去挣工分了,就只是家里给我小姑做饭。天气暖和的时候,她就坐在堂屋门前,太阳照得暖洋洋的,就解开她长长的裹脚布,抖抖布、搓搓脚,剪剪脚趾盖,小脚都是变形的,半个脚背弯着,典型的三寸金莲。她也从来不洗脚的,就在那里收拾好了,再用长长的布一下一下裹好。每一次,我都大喊着:奶奶,你的脚真小真臭。那个时候,农村生活的人是没有洗脚习惯的,我肯定是也要到了春天能下水的时候才洗脚,脚丫子很黑很臭,那时大家都一样,也不觉得什么。

印象中,我老娘从我姥姥家不知道翻出来了谁的两双长筒袜子,老娘就把烂掉的底整个剪掉,再给缝上,就让我穿上。那两双袜子穿了很久。不管怎么说,还算有袜子穿,有小伙伴们连袜子也没有的,大冬天都没有袜子,就是光脚穿鞋,裤腿下裸露的脚踝、脚脖子冻得通红。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奶奶在晚上烧汤的时候,就用点豆秸啥的烧锅,这样的柴禾烧锅就有底火,就用铁锨从锅底下铲出来,红通通的,放在火盆里。褥子上放块木板,把火盆放在木板上,把火盆用烘篮盖上,被子盖在烘篮上,这样,一会儿就把被子烘热了,就不用冷冰冰地钻被窝了。那个时候,脱了衣服,钻进暖烘烘的被窝睡,也是一种享受。那时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烘篮,白天就扔在当院里。

那个时候,冬天暖和的太阳下,农村人解开了怀逮虱子,解开了裤腰逮虱子那是最常见的。

家里大人给女孩子梳头上的虱子,那也是很常见的,会用很密的篦子给女孩子梳头,不时惊叫着,又一个肥嘟嘟的,又一个喝饱的,也是满满的生活的惬意和幸福感。

太阳很好,天很暖和的时候,我奶奶会让我脱掉棉袄棉裤,让我钻到被窝里去,她拿着我的棉袄棉裤,往老榆树上摔。她那个时候眼睛已经不行了,看不见我棉袄棉裤缝里的虱子,就在那里使劲摔,摔上一阵,再用劲抖,再拿着到王奶奶家里去。王奶奶家有一个碌碡,我奶奶就拿着一个棒槌,把我的棉裤放在碌碡上,使劲砸,把虱子砸死,把白色的虮子砸死。那个时候,农村人都长虱子。

每到快过年了,我奶奶便喊着,虱子太多了,虱子都把人吃了。我老爹带着我和弟弟去县城的洗澡堂去洗澡,那个时候全县只有一个澡堂子,紧挨着汽车站。去洗澡的时候,也不知道已经洗过多少人了,水都变成绿色的了,浑浊不堪,但还是天天挤满了人。而我家后面的大彬、二彬看来没有去过县城洗澡,他娘,我叫做大姑的,就扒了他俩的棉袄棉裤,也是在碌滚上使劲砸。还有的时候,虮子太多,白花花的,用手挤不净,就顺着袄缝用牙咬,只听见咬得啪啪地响。实在是不解恨的时候,就烧一锅滚烫的开水,把衣服放在铁桶里,就用开水浇,开水下去就是黄黄的颜色,那叫一个畅快。开水烫的衣服,还要赶快捞出来,就赶快两个人扯着,转着圈拧,再放在沙土上洇,一遍遍地踩着沙土,一遍遍地拍打,还要赶快再拿到厨房的锅前点火烤,看着烤得差不多了,再用劲摔,再给在被窝里躺着的孩子穿上。

记忆中,我跟着奶奶到她娘家去,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我就和小伙伴去坑里溜冰,结果就掉在冰窟窿里。我被捞上来后,扒下棉袄棉裤,把我摁在了被窝里,一个大嫂就用沙土给我洇棉袄棉裤,洇完后,我奶奶就用火烤。我老姥姥家,那里的地都是沙土。

人和村的周围是淤土,需要沙土的话还要到南地里用地排车拉来,或者用粪箕子背来。谁家要生孩子了,就要早早家里准备好沙土,早早晒好,早早用筛子筛好。那个时候,农村里很少用尿布的,生了孩子在小棉褥里包着,屁股下面垫的是沙土,差不多的时间,就打开包,把尿湿的沙土抖下来,再换上干的沙土。有时,还提前做好准备,用锅底下烧热的一块砖头,拿出来把沙土烫一下,沙土温乎了,再给孩子换窝,热乎的沙土垫在孩子的屁股下。那时,谁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里少不了有一堆沙土,床上、棉被上,扑打起来也少不了沙土飞扬。

沙土似乎成了村里人家的必备,清明时节,炒蝎子爪、料斗啥的,肯定要用沙土,更不要说炒花生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