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好:“轨道骡子。多造几台。用那玩意儿先运到江边再说。”
“轨道骡子…”陈博文嘴角抽搐,“那东西…就是个带轮子的铁架子,靠人力或者牲口拉…运载量有限,还慢…”
“有就比没有强。”林好打断他,“加班加点。必须保证物资到位。”
陈博文叹了口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我…我尽量…”他第三次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
几天后。
河口镇外面的空地上。
“黑风之声”的大喇叭又响起来了。李墨涵清了清嗓子,对着一个简陋的麦克风(也不知道陈博文从哪儿淘换来的破烂组装的),开始了他抑扬顿挫的广播。
“……父老乡亲们!弟兄们!苏修蛮夷,觊觎我黑北沃土久矣!屡犯我边境,杀我同胞!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我黑风寨大帅,顺天应人,决定发动‘惊蛰’之战!此战,乃正义之战!保家卫国!驱逐鞑虏!……我们要让那冰冷的伯利亚,也听到我们黑风寨的怒吼!……”
广播站旁边,几个士兵在擦枪。一个年轻士兵听得愣神:“李先生说…咱要打到伯利亚去?”
老兵油子吐了口唾沫:“瞎听!李先生那是…那是鼓舞士气!咱就是去对面收拾几个不长眼的哨所。”
“哦…”年轻士兵似懂非懂,继续擦他的步枪。枪管擦得锃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技工班的工棚里。
陈博文和几个技工围着一个奇怪的装置。像是个老式照相机,但镜头前面加装了一块黑乎乎、泛着油光的玻璃片,后面连着一堆乱七八糟的电线和一个小小的手摇发电机。
“热…热成像仪…大帅理论验证版。”陈博文指着那玩意儿,语气疲惫但带着一丝兴奋,“利用特殊矿石粉末…对红外线…呃…就是热量,产生反应。再通过这个…简陋的放大装置…”
王大彪好奇地凑过去,抓起那东西对着外面瞅。“啥玩意儿?热…热成像?能看见啥?”他摇了摇旁边的手摇发电机,镜头前的玻璃片闪过几道微弱的电流火花。
“哎?咋回事?外面那条狗…变成一团红色的…模糊影子了?旁边那棵树…是蓝色的?”王大彪咋咋呼呼,“这玩意儿…能看见人穿没穿裤衩?”
陈博文:“……理论上,只能分辨明显的温差。效果很不稳定。而且…需要持续供电。手摇发电机…效率太低。”他指了指玻璃片,“这块‘感热片’寿命也很短,用几次就得换。”
林好拿过来试了试。视野扭曲,色彩诡异。人和动物确实能勉强分辨出轮廓,但稍微远一点就糊成一片。还不如“黑夜之眼”实用。(聊胜于无吧…关键时刻或许能唬人?)
“行。带着吧。”林好把东西还给陈博文,“多准备几块‘感热片’。”
战前动员大会。
黑风寨能打的主力都集合起来了。黑压压一片。
林好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黝黑、粗犷,却又带着期待的脸。
他深吸一口气。(该说点啥呢…)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一个铁皮喇叭筒。
“弟兄们!”声音通过喇叭传出去,有点失真。
“老毛子!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咱们…不能怂!”